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饲料作物、牧草 > 苜蓿 > 苜蓿夜蛾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苜蓿

苜蓿夜蛾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苜蓿夜蛾:每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

成虫羽化后需吸食花蜜作补充营养,并有趋光性。成虫白天在植株间飞翔,取食花蜜,产卵于棉叶背面。卵期约7天。幼龄幼虫有吐丝卷叶习性,在叶内取食,受惊后迅速后退。

长大后则不再卷叶,蚕食大量叶片。老熟幼虫受惊后则卷成环形,落地假死。

第1代幼虫7月份入土做土茧化蛹,成虫于8月羽化产卵。

第2代幼虫除食叶外,并大量蛀食豆荚、棉铃等果实,为害严重,9月份幼虫老熟入土做土茧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发现豆株嫩头被害时,抓紧在3龄以前喷药,药剂参照防治黑点银纹夜蛾。

(2)虫少时,可用纱网、布袋等顺豆株顶部扫集,或利用幼虫假死性,用手振动豆株,使虫落地,就地消灭。

苜蓿夜蛾又名甜菜夜蛾,杂食,主要危害大豆、豌豆、芸豆、甜菜、菠菜等。该虫具假死性和吐丝、卷叶的特性,三龄以后叶片张开时,已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防治起来十分困难,类似于棉铃虫,往往是当天晚上打药虫不见了,但第2天又满地皆是,群众称之为"神虫",今后几年可能要上升为阜阳市的主要害虫。

1、田间识别。幼虫体长约35毫米,头淡褐色,体绿色至棕绿色,体上有许多纵向条纹。

2、发生规律。在淮北地区1年发生2代,以蛹在地下越冬,低龄幼虫在顶叶卷叶为害,三龄以后叶片张开,被危害成网状;大龄以后沿叶主脉危害,造成叶片残缺,以6-9月间危害严重,阜阳市则以7月初至8月25日危害严重;成虫对糖蜜和黑光灯有趋性,老龄幼虫有假死性。

3、防治方法。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秋翻地,消灭一部分越冬虫蛹。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倍液连续叶面喷施2-3遍。用生物农药Bt乳剂800倍液喷雾或青虫菌、杀螟杆菌1千克,加水800千克,并加入0.1%洗衣粉喷雾效果较好。

(1)主要习性:苜蓿叶蛾在北方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作茧越冬。6月和8月为幼虫盛发期危害严重。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喜欢在植株间飞翔,取食花蜜,补充营养。卵散产于植株叶片背面。低龄幼虫吐丝卷叶在其内危害。幼虫龄期大后,不再卷叶,沿叶脉取食叶片,受惊后可退行逃避。

(2)防治方法:①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幼虫,减少虫源。②药剂防治。应于幼虫低龄期用药。可用2.5%敌百虫粉剂或工。5%甲基1605粉剂,每亩1.5~2公斤喷粉,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60%马拉硫磷乳油lOOO~1500倍液喷雾。

(1)主要习性:苜蓿叶蛾在北方一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作茧越冬。6月和8月为幼虫盛发期危害严重。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喜欢在植株间飞翔,取食花蜜,补充营养。卵散产于植株叶片背面。低龄幼虫吐丝卷叶在其内危害。幼虫龄期大后,不再卷叶,沿叶脉取食叶片,受惊后可退行逃避。(2)防治方法:①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幼虫,减少虫源。②药剂防治。应于幼虫低龄期用药。可用2.5%敌百虫粉剂或工。5%甲基1605粉剂,每亩1.5~2公斤喷粉,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60%马拉硫磷乳油lOOO~15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