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我国小麦生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小麦

我国小麦生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第一,种麦效益持续下滑。近年来,尽管国家不断提高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水平,但小麦的种植收益不仅低而且还在持续下降。据国家发改委调查数据,2008年以来全国小麦亩均净利润连续5年下降,从164.51元/亩降为2012年的21.29元/亩,降幅达87%,成本利润率仅为2.56%。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投入成本不断增加。2008-2012年,小麦生产成本中的物质与服务费用从278.69元/亩增加至396.69元/亩,增长42.3%;其中化肥费增长40%,机械作业费增长37%,种子费增长51%。二是人工成本大幅提高。随着农民外出打工机会增多,农村雇工成本明显上升。2012年,小麦亩均人工成本为291.4元,比2008年增长1.2倍,比2000年增长2.5倍。三是小麦价格提高幅度低于农资上涨幅度。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自2006年起国家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并且价格逐年提高,但提高幅度呈缩小趋势。2014年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1.18元/斤,比2013年增加6分,增长5.4%,低于上年9.8%的增幅;较2006年累计增长41.2%,平均增幅为6.4%。小麦生产总成本从2006年的404.77元/亩上涨至2012年的830.44元/亩,累计增长1.1倍,年均增长12.7%。

  第二,小麦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入世以后,根据世贸组织规则,中国开始对小麦实行关税配额制度管理,对配额内进口小麦实行1%的低关税,对配额外进口小麦征收65%的高关税。同整个农业一样,中国小麦正处于成本快速增长时期,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国内小麦逐渐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第三,科技应用日益受到规模限制。据中央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目前全国户均小麦种植规模仅有4.5亩,规模过小不仅大大限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且制约了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利于小麦产业实现现代化。在江苏射阳县四明镇调查发现,规模经营的小麦耕种机械作业成本为130元/亩,比分散经营减少35元/亩,种子成本减少47元/亩,两项合计减少82元/亩;应用于规模经营的大型机械装备小麦播种7道工序仅需要100元/亩,较农户分散经营又降低了30元/亩。

  第四,产业化组织模式难以适应新要求。随着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中国小麦产业发展面临的组织问题越来越突出。麦农规模小、数量多、组织成本高(据调查,目前全国近百万农民合作社中真正规范的麦农合作社数量很少),作为单个分散的个体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不足,无法将小麦生产与市场供需相匹配,也难以与企业形成利益联合体,限制了一体化经营的自身扩展,而且我国小麦产业化经营起步晚,小麦加工企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整体仍处于初级层次,对小麦产业化经营的带动能力不强,也影响了我国小麦产业的长远发展。

  第五,小麦生产面临资源和环境约束。资源和环境约束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加剧。在水土等农业资源约束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微利的小麦生产面临种植面积难以稳定的挑战,在华北等水资源短缺的主产区小麦生产面临的挑战更大,甚至在一些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亟需通过开展小麦退耕休耕来恢复脆弱的生态环境。据测算,如果将每亩灌溉水成本提高到200元,华北小麦种植面积将下降40%以上。

  第六,支持和保护的政策空间越来越有限。根据WTO规则,中国入世可以享受的微量允许支持量仅有农业总产值的8.5%。各种补贴方面,2012年中央“四补贴”支持量约1600亿元,仅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2.1%,但考虑到“四补贴”主要用于粮食产业,从特定支持角度看逐步接近WTO约束水平,所剩空间不多。

我国小麦生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小麦苗期干旱和后期多雨;2.赤霉病、根府病和穗发芽等;3.原有合理豆麦轮作体系遭到严重破坏;4.大豆田长残留除草剂对下茬危害极端严重;5.高产质差品种种植面积有扩大趋势;6.优质强筋小麦高效生产技术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7.企业加工活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