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地温促早熟。玉米耐涝性较差,出现涝害,根系生育及根系活力下降,根系衰老速度加快。一般淹水四天减产20%以上,淹没了三天植株死亡。出现涝害应用排水机械或挖排水沟排水,及时排出积水,促进玉米生育,增地温促早熟。
2、喷施叶面肥。为了促进玉米生育和促早熟,喷施叶面肥,如1%的尿素加0.2%的磷酸二氢钾或喷洒米醋,在抽雄期进行。磷酸二氢钾每公顷3公斤加米醋1.5升,玉米吸光力增强迅速补充养分,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加快光合作用,提早成熟。施用草木灰,草木灰含有较多的钾肥,钾肥能使玉米籽早熟。
3、打底叶、去空秆。玉米的底叶、空杆既影响通风、透光,又消耗养分和水分。因此,一定要及时打掉枯萎的底叶,打丫子,割除空杆、无效穗及病株。尤其是玉米丝黑穗病(乌米),要割除或焚烧,移出田间。
4、放秋垄、拿大草。玉米要加强后期田间管理,放秋垄、拿大草。放秋垄可以铲掉杂草,减少土壤养分、水分的消耗,提高地温,改善通风,增强根系活动,加速灌浆,可促进早熟。放秋垄、拿大草在8月中旬进行,浅除要防止伤根。同时注意不要折断叶片。还要拿净大草,减轻来年杂草危害。
5、站秆扒皮晾晒。此方法能加快玉米籽脱水,降低玉米含水量,加速养分的运输,促进玉米早熟,是玉米后期一项降水增产、促熟的技术措施。据实验表明:玉米站秆扒皮晾晒15—20天,玉米可降水分14%~18%,早熟5—7天,增产5%~6%,玉米站秆扒皮晾晒的时间性强,一定要抓住时机,过早扒皮影响灌浆,降低产量,过晚失去意义。方法是将包叶轻轻扒开,使籽粒全部露出,直接晒到阳光,接收阳光充分干燥,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提早成熟。最适宜时期在玉米腊熟末期进行,即籽粒有一层硬盖时进行,用手指甲一掐不冒浆即可,防止折断果穗柄。
一、割掉空秆和小株 在玉米田内总有一定数量的空秆和小株,它们不仅白白消耗养分和水分,而且还影响通风透光,对这样的空秆和小株,一旦发现应该立即割掉。
二、除掉无效果穗 玉米可以长出几个果穗,但成熟的只有1~2个,每棵玉米植株最好保留最上部的一个果穗,其余的全部除掉。如果发育好的也可保留上部的第二个果穗,以保证主穗籽粒饱满。
三、采用人工去雄 在玉米生产上采用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顶端优势,调整养分的合理分配,可有效降低空秆率。去雄方法是:当雄穗露尖时,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拔出,切忌损坏功能叶。
四、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玉米是异交作物,人工辅助授粉不仅能增加穗长、穗大粒多,而且能使籽粒饱满,可以增加百粒重。其方法是在玉米吐丝期间,每天上午8~10时(待露水干后),用竹竿或拉绳震动雄花,边采粉边授粉,每天1次,要连续进行授粉2~3次,有利于花粉散落,增加授粉机会,提高结实率。
五、巧施“攻粒肥” 玉米从拔节到果穗吐丝受精为孕穗阶段,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如果土壤肥力不足,下部叶片发黄,出现脱肥现象,将严重影响产量,应及时追施攻粒肥,但要掌握早施、少施的原则,一般不晚于吐丝期,施肥量不超过总追肥量的10%。一般每亩可追施5~6公斤氮肥,或用4%~5%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根外施肥。
六、站秆扒皮晾晒 玉米站秆扒皮晾晒能加快脱水,促进早熟,增加产量。实验表明:玉米站秆扒皮晾晒15~20天,玉米可降水14%~18%,早熟5~7天,增产5%~7%。
七、打掉底叶 玉米生育后期底部叶片老化枯萎,已失去功能叶片作用,要及时打掉,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发生,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
八、放垄锄草 在玉米灌浆后进行,可疏松表土,增加通风透光,提高地温,促进早熟,同时还要拿净大草,防止与玉米争夺养分。
九、适时收获 收获最佳时期是完熟期,此时收获产量最高。完熟期特征是:多数植株的苞叶由绿色变为黄色,籽粒变硬,角质明显而有光泽,指甲掐无凹陷,籽粒与穗轴相接的断面处有明显的黑层,籽粒乳线消失。
上一篇: 云南咖啡占全球咖啡产量的多少?
下一篇: 甲鱼最佳生长水温范围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