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期叶片产生与叶脉平行的苍白色或黄白色条纹,并在叶片背面生长有密生的粉状白色霉菌,称为灰背。
1、症状
该病为系统侵染性病害,从幼芽及幼根处侵入,在不同的生育期,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幼苗感病后生黄白色段条纹在空气潮湿时叶背条纹上生灰霉,称为“灰背”;病株长大后抽出白色心叶,称为“白尖”;白尖逐渐变深褐色,叶片裂成细丝,形成乱麻,所以叫“白发病”。乱发上有大量橙色粉末即卵孢子;病株如能抽穗,病穗轻飘直立,穗形短而肥肿,小花内外颖伸长如叶片状,后期裂成丝状,散出大量橙色卵孢子,俗称“看谷老”
2、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病的有效措施。
(2)轮作倒茬:谷子白发病是一种以土壤为侵染源的病害,轮作倒茬是控制发病的有效途径。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可大大减轻发病。
(3)及时拔除病株:在间苗时拔去“灰背”病苗;发现了“白尖”。趁卵孢子未成熟时连同以下两片叶子拨除。
(4)种子处理:首先将种子进行三洗,即是先将种子倒入清水中充分搅拌,冲洗5—10分钟后捞出,再放入1%的盐水中冲洗10分钟,捞掉上面的瘪粒后,再放入清水中搅拌,去掉盐分。捞出晾到半干时,用种子重量0.3%的瑞毒霉拌种。
(5)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xml:namespace>
局部病斑苗期病叶"灰背"上产生的病原菌游动孢子囊,随气流传播到健株叶片上,局部侵染形成叶斑。叶斑为不规则形或长圆形,初淡绿至淡黄色,后变为黄褐色或紫褐色,病斑背面密生灰白色霉层。老熟叶片被侵染后,形成褐色小圆斑,霉层不明显。
上一篇: 强筋小麦栽培为什么要强调氮肥后移?
下一篇: 蒜苗常用的保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