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池塘环境、水质、饲料及放养甲鱼种本身的状况,在养殖甲鱼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甲鱼病。随着我国“养甲鱼热”的兴起,甲鱼的病害有增加及蔓延的趋势。目前发现的甲鱼病主要有下列几种。
1、出血病;由气单胞杆菌引起。症状为全身炎症显著,腹部充血发红,口、鼻、肠管出血。病甲鱼呆滞,摄食减少。
防治方法:使用抗菌类药物,磺胺0.2克/公斤体重,混入饲料中喂,饲料要少喂些,使病甲鱼吃光,以达到治疗效果。或用土霉素7.5克/100公斤体重混入饲料中投喂。也可使用其他抗菌类药物。
2、毛霉病(白斑病);由霉菌寄生全身引起。症状为甲鱼甲、四肢、裙边、颈部均寄生霉菌,出现白斑,使表皮坏死,产生溃烂。该病主要危害3月龄以内的稚甲鱼,死亡率很高。成甲鱼患此病后死亡较少,但影响正常生长。进行病甲鱼检查时,把整个甲鱼浸入清水中,甲鱼甲上如有白斑,即为此病。
防治方法:主要从预防做起,池塘中要施肥,保持一定肥度,抑制霉菌发生,在各项操作时要细心,避免甲鱼体受伤。池中要建造晒台,使甲鱼经常晒背,可有效地防止霉菌的寄生。发现病甲鱼后,用磺胺软膏涂 可能是全球惟一的雌斑甲鱼擦患处,或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洗3~5小时。同时,全池泼洒1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2次(每天或隔天一次)。
3、水霉病 由真菌引起,一年四季皆可发生。防治方法:在饲料中拌喂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
4、红脖子病;由病毒引起。颈部发红、充血、肿大,死亡率很高。
治疗方法:
(1)肌肉注射金霉素、氯霉素等药物,用量为15万单位/公斤体重,注射部位在甲鱼的后腿基部与腹板之间,约1.5厘米深。
(2)土法免疫疫苗(同草鱼),用病甲鱼的肝、脾制成疫苗,注射剂量为100毫升/公斤体重。
5、腹甲红肿病(红底板病);由甲鱼与池底或甲鱼之间摩擦及水质恶化引起。
防治方法:防止高密度的暂养和堆压装运。注射15万单位/公斤体重的抗生素。
6、穿孔病;裙边和腹甲处出现疮疤,充血、穿孔。
防治方法:
(1)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片。
(2)用漂白粉药浴。
7、鳃腺炎病;甲鱼全身浮肿,口鼻出血,肠内充满凝固血块。
防治方法:
(1)发现病甲鱼后将其捞出隔离饲养,以防蔓延。
(2)池水用20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彻底消毒。
8、甲鱼寄生虫病;甲鱼体上可寄生蛭、螨、原生动物、吸虫、棘头虫等多种虫害,引起皮肤、内脏出血及肠穿孔等。
防治方法:体表寄生虫可用8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或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0分钟即可。
9、饲料性疾病;由于甲鱼食用不洁饲料引起。甲鱼全身浮肿或极度消瘦,裙边发硬、无光泽。
防治方法:不用变质饲料,添加维生素E。最好是使用鳗鱼饲料。
10、水质恶化引起的病;由于水质恶化,引起甲鱼四肢、腹部明显出血、溃疡、红肿、裙边消失。
防治方法:将池水全部更换,10天左右会变好。
上一篇: 二轮承包后村里又有调整过的土地如何确权?
下一篇: 妊畜服药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