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现天然草原健康利用的技术措施
1.1 科学的放牧强度
放牧强度是指在维护家畜的生产性能和自然资源(土壤结构、植被、土壤水)相对稳定健康的前提下, 单位草地上可允许放牧的羊单位数(载牧量), 它所表达的是一个生态生产力指标。在宁夏盐池县城郊四墩子村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为建群种的荒漠草原上, 滩羊试验结果显示:滩羊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强的负相关, 回归方程为:Ga =18 .48 -7 .01G(r =-0 .97**);单位草地面积(1 hm2)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呈强的正相关, 回归方程为:Gh =0 .31 +17 .60G-6 .60 G2(r =0 .87*), 初步可以确定在本类草地上放牧强度应在0 .750 只/hm2 左右为宜.
1.2 科学的放牧制度
放牧制度(放牧方式)是指草原放牧管理中的组织和利用体系。它是把草地的利用与休闲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科学组合的方式。在利用过程中, 配合放牧强度和放牧频率的调整, 实现牧草生长与家畜营养之间达到数量上的动态平衡。合理的放牧方式可以恢复草地生机, 提高草地生产效益, 保持草地生态平衡, 使草地得以永续利用。国内外大量的试验研究也充分证明了适当的放牧强度和科学的草地利用方式对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更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重点对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开展了划区轮牧实验研究, 通过2 ~ 6 区的轮牧比较试验, 总结出了适宜的轮牧小区数和轮牧周期。2 实现天然草原健康利用的管理措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是保障放牧强度与放牧制度(方式)在生产中能顺利实施的组织形式、管理措施和办法。这种方法可以概括为“全面承包, 围栏到户(联户), 依草定畜, 限羊代牧, 互相监督。”
2.1 全面承包
就是依法把草原使用权承包给农户(联户), 作到责权明确, 四址清楚, 试用期30 年。2.2 围栏到户对承包到户(联户)的草原全部进行围栏, 围栏面积以便于开展划区轮牧为目的, 一般每块围栏面积不能大于3 000 亩。
2.3 依草定畜
以试验取得的放牧强度为依据, 适当参照每个户(联户)草原可食牧草产量测定结果, 核定每户(联户)草原载牧量。对核定的载畜量在自然村内张榜公布。农牧民对张榜公布的羊单位数量没有异议时,由行政村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组长参加组成“草畜平衡责任制领导小组” , 代表村委会与承包户(联户)签定《草畜平衡责任任书》。并制发“放牧证” ,
2.4 限羊代牧
限羊, 就是限制每户进入天然草原放牧的羊只数量。一般要求进入草原放牧的羊只为生产母羊, 具体数量以张榜公布的为准。代牧, 是针对每一户放牧的羊只数量比较少, 为节省劳动力, 由几个农户共同推选一个有责任心, 放牧有经验的人员统一放牧。被选定的代牧员, 每天放牧时随身携带经“草畜平衡责任制领导小组” , 制发的《放牧证》才能进入草原放牧。放牧证中填写着放牧员的姓名, 放牧羊只数量, 放牧的地点, 轮牧的方式(包括轮牧周期和频率), 联牧的户数等。
2.5 互相监督
对于放牧的羊只数, 除了村民自己互相监督外, 行政村“草畜平衡责任制领导小组”对每个联户轮牧的放牧羊只进行不定期抽查, 发现有超出《放牧证》核定数量的羊只, 按照责任书进行处罚, 直至取消放牧权。
上一篇: 西瓜种在什么土壤的地上好?
下一篇: 百合原产于哪里?主要分布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