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毛兔品种与产毛量有很大的关系,据测定产毛量的遗传力h2=0.5-0.7,大群兔实测值为h2-0.5。这说明,越是优良的高产毛兔品种,其后代的产毛量就越高。因此,选养毛兔时要多掌握几个毛兔品种的生产资料,优中选优。
2、年龄:毛兔从3月龄开始,产毛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16月龄之后则呈现下降趋势,年下降幅度为10%~15%,公兔比母兔更明显。因此,兔群结构中要多留青、壮年兔,及时淘汰老龄兔,毛兔利用最多3年必需进行更新。
3、性别:公母兔产毛量有很大差别。据研究,一般母兔产毛量比公兔高 25%~30%,去势公兔比不去势的公兔提高7%~10%。因此毛兔生产场户要充分利用母兔产毛量高的特点,多养母兔,少养公兔。
4、体重:毛兔体重与产毛量呈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56-0.65 ,体型大的毛兔,产毛面积大,相对产毛量高,且每公斤毛所耗的劳动力和饲料成本都较低,饲养上合算。但体型过大的也不一定好,如体大毛稀的,产毛量就可能低。因此生产中,一般要求毛兔体重在4~5公斤为好。
5、兔毛的密度:毛的密度与产毛量呈正相关,r=0.6,毛兔身体上肩胛部和后胯部兔毛密度最高,这两个部位产毛量与整个兔体的产毛量也呈强相关r=0.8,腹部毛明显稀少。选择毛兔时要注意对这些部位的观察。
6、季节和温度:在夏季(6~9月份),由于外界气温高,加上浓密长毛,使毛兔采食量下降,影响兔毛的生长;从12月到次年4月,因外界气温低,采食量增大,毛兔为长毛御寒,毛的生长速度加快,产毛量增加。一般冬季产毛高于夏季5%左右。毛兔剪后的理想温度第1个月20℃~25,第2 个月 15℃左右。因此,有条件进行环境控制的兔舍, 要设法使兔舍接近这一温度,以促进兔毛的生长。
提高产毛量的几种方法:
(1)补充蛋氨酸日粮中添加0.2%~0.3%的蛋氨酸,可提高产毛量6% ~ 27%。
(2)添加微量元素日粮中添加1%的兔毛生长添加剂(Znso40.3g, Cuso4 0.3g,Fe2(so4)3 0.33g,Cocl?2 0.07克,拌料100克)可提高产毛量20%左右。
(3)加维生素毛兔剪毛后12天,每天每只肌注VB12250ug,连用 2~3 天,或内服VB1,1/4片,或鱼肝油3~5天,可提高粗蛋白质利用率,提高产毛量15%。
(4)添加稀土长毛兔日粮中添加0.03%~0.05%稀土,可提高产毛量8.5% ~9%,优质毛提高50%。
(5)喂腐植酸钠每只兔每天用3%~4%的腐植酸钠溶液2毫升,加少量清水稀释后,喷到饲草上喂兔,可提高产毛量20%。
上一篇: 早春玉米如何进行施肥?
下一篇: 适龄壮秧是什么,如何培育壮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