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医兽药 > 如何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 兽医兽药

如何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畜禽养殖场产生的动物排泄物、分泌物和动物尸体,会招来众多的蚊蝇、老鼠、野鸟等,孳生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养殖场所周围的土壤、水源、空气以及人类等可成为病原传播的媒介。可以说,动物疫病时刻威胁着养殖场畜禽的健康,动物疫病一旦暴发,再采取措施就来不及了。要减少动物生存的周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预防病原微生物感染动物,防控疫病的发生,“消毒”是养殖场的一项有效措施。

消毒,就是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动物生存的周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减少到最低程度,切断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从而有效地控制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扩散。

养殖场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四种:一是机械性清除,如清扫、洗刷、通风等清除病原体,这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方法;二是物理消毒法,如紫外线灯、阳光暴晒、熏蒸消毒、蒸汽消毒、焚烧污物等;三是生物热消毒法,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热量杀灭病原,这主要用于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四是化学消毒法,即用化学消毒药品进行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

化学消毒药品主要有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消毒剂、醛类、醇类、碱类、季铵盐类等消毒剂。在选择消毒剂时,一要看有效性,尽量选择广效、速效、长效的消毒剂;二要看稳定性,应选择不受环境因子影响,稳定性好,保质期长的消毒剂;三要看安全性,选择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无害,无二次污染的消毒剂;四要看经济性,在保证所需的消毒效果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消毒剂。我省目前使用的消毒剂为有机氯化合物的二氯异氰脲酸钠粉(有效氯20%、40%两种)和无机氯化合物的复方亚氯酸钠溶液(I),均属含氯消毒剂。其中二氯异脲酸钠粉是一种广谱、高效、快速的新型消毒杀菌剂,能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病毒、芽孢、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主要用于禽舍、畜栏、器具、种蛋及饮水等消毒。复方亚氯酸钠溶液(I)为二元一体化包装的复方消毒剂,稳定性好,用于厩舍、饲喂器具、饮水等消毒,也用于防治鱼、虾的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还有除藻、除臭功效。两者杀菌杀病毒能力极强,可在短时间内100%杀灭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病毒,安全性能好,对环境无残留,对人和畜禽无毒无害。但要注意,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剂,不要随意混合使用不同种的消毒剂(在兽医的正确指导下,科学搭配使用两种或多种消毒剂可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消毒效果。随意混合使用化学消毒剂,有可能降低甚至失去消毒作用。),否则,会降低消毒效果。

养殖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消毒。

1、进出人员消毒。不要让外来人员随意进入,人员进入场区时,必须严格消毒程序:更衣,换鞋,喷雾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后,方可进入。

2、畜禽舍消毒。每批畜禽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畜禽舍,用水冲洗,然后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间隔5-7天后,方可转入下批新畜禽。

3、环境消毒。畜禽舍周围环境要定期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消毒;畜禽养殖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定期用漂白粉消毒。大门口、畜禽舍入口消毒池要定期更换消毒液。

4、用具消毒。定期对保温箱、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

5、带畜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定期带畜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带畜消毒,不要使用醛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对人体及动物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会致敏。在采用喷雾、饮水、针刺等途径接种活疫苗时,最好不要进行消毒,以防消毒剂造成活疫苗失效。

6、储粪场消毒。畜禽粪便要运往远离场区的储粪池,统一在硬化的水泥地内堆积发酵。储粪场周围要定期消毒,可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消毒。

7、病尸消毒。畜禽病死后,要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同时立即对其原来所在的圈舍、隔离饲养区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止疫病蔓延。

养殖场所定期进行规范、全面的消毒,能起到非常重要的预防作用,但消毒工作并不是万能的,还必须结合做好饲养管理、免疫接种、药物保健等其他综合防治措施,不能过分地依赖消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