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原因:花生病毒病主要有轻斑驳、黄花叶、普通花叶、芽枯等不同类型的病害。
花生轻斑驳病毒病,由花生条纹病毒引起,感病植株首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斑,随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的轻斑驳、斑驳,沿叶脉有断续绿色条纹以及橡树叶花叶等各种症状。早期感病植株,稍矮化,后期矮化不明显。轻斑驳病在田间流行具有发病早,扩散快,形成高峰早,流行频率高的特点。
花生黄花叶病毒病,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病株开始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黄斑,叶片卷曲。随后发展成黄绿相间的黄花叶,网状明脉和绿色条纹等各种症状。病株中等矮化。黄花叶病的浒具有发生早,形成高峰早的特点。
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由花知矮化病毒引起,病株开始在顶端嫩叶出现脉淡或褪绿斑,随后发展成浅绿色相间的普通花叶症状。沿侧脉出现国徽状小绿色条纹和斑点。叶片变窄,叶缘波状扭曲。病株中度矮化,所结荚果多为小果,普通花叶病在花生生长前期发展缓慢,到生育中后期进入高峰,年份流行频率较低。
花生芽枯病,由番茄斑萎病毒引起,病株开始在顶端叶片上出现很多伴有坏死的褪绿黄斑或环斑。有的叶片坏死,沿叶柄和顶端表皮下维管束褐色坏列,并可导致顶端枯死。顶端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缩短,植株明显矮化。
花生病毒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在中国北方生产区,尤为严重。
花生病毒病,除芽枯病主要由蓟马传播外,其他病害如轻斑驳病、黄花叶病、普通花叶病则通过种子和蚜虫传播,种传病薯这些病害流行的主要初侵染源。种传率的高低主要受发病时期的影响,发病早,种传率高。种子带毒率与种子大小成负相关,大粒种子带毒率低,小粒种子带毒率高。在存在毒源和感病品种的情况下,蚜虫发生早晚和数量是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传播病毒的蚜虫主要是田间活动的有翅蚜。一般花生苒期蚜虫发生早,数量大,易引起病害严重流行,反之则发病轻。花生苗期降雨少、气候温和、干燥,易导致蚜虫大发生,造成病害流行,反之则轻。
防治方法:一是采用无毒或低毒种子,杜绝或减少初侵染源。无毒种子可采取隔离繁殖的方法获得。二是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7号等感病轻和种传率低的品种,并且选择大粒子仁作种子。三是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地膜具有一定的驱蚜效果,可以减轻病毒病的为害。四是及时清除田间和周围杂草,减少蚜虫来源。五是搞好病害检疫,禁止从病区调种。六是药剂治蚜,播种时采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盖种,每亩用药量为2.5千克-3千克,也可用25%的辛拌磷(812)盖种,每亩用药量0.5千克,花生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发理蚜虫及时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喷洒,增强药效,以杜绝蚜虫传毒。
上一篇: 黄芪有什么功效?
下一篇: 水稻无水层灌溉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