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春大棚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其他禾谷类

春大棚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选用良种:如克新4号、早大白等品种。种薯大小以50~100克为宜。
  2、浸种催芽:播种前15天将种薯从顶部纵切成数块,每个种薯块在20克以上,带1~2个芽,每亩用种量150kg 。将种薯块放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中浸泡20~30分钟,捞出堆闷6~8小时,再用5~10毫克/升赤霉素溶液浸泡5~10分钟,捞出放在阴凉处晾4~8小时,放到避风向阳的塑料小拱棚内催芽。棚内地面先铺10cm厚湿沙,上面摆种薯块,芽眼朝上,此后用沙土盖没薯块,照此放置2~3层,最后拍紧床面,加盖薄膜保温。床温维持在25~28℃,维持沙土湿润,芽长1~2cm时移栽。  

3、整地播种:选择土层深厚、质地蓬松、排灌便捷的沙壤土地种植。冬闲时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kg、45%三元复合肥50kg,深翻30cm,耙细做垄,垄面宽85~90cm 。每垄栽2行,株距25~30cm,三角形栽植,播种深度为10cm,每亩5500株左右。播前浇足底水,播种覆土后用都尔(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毫升加水50~60kg 喷雾,此后覆盖地膜,上搭小拱棚。  

4、棚温节制: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苗期晴天揭去小拱棚膜增长光照,晚上盖好,阴雨天不揭膜。棚温节制在20℃,超过25℃及时通风降温。气温较低时在中午12时至下午2时通风,以后扩展为上午10时至下午4时通风。3月下旬气温较高,逐步变为全天通风。  

5、水分管理:发棵期泥土湿度维持在最大持水量70~80%,开花期水分供给充分,结薯期灌水只需达垄沟深度的三分之一。  

6适时化控植株徒长:在现蕾期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克加水50kg喷雾。  

7、防治病虫病害:主要是晚疫病,多在花期前后发生,用1:1:100波尔多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害虫主要是蛴螬、蚜虫等。播种时用90%晶体敌百虫0.5kg加水拌35kg细土撒施在播种穴内,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用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  

8、适时收获:大部分茎叶由黄绿色转为黄色,薯块发硬、表皮坚韧,衔接块茎的匍匐枝干涸易脱落时采收。  

春季大棚马铃薯栽培的关键是保苗促殃,精细管理,提早上市。

1、整地扣棚 。为保证及时播种,在播种前要提早扣棚,使地温尽早满足播种条件,可以在前一年秋季将大棚塑料全部安装好,也可以先将下部安装好,待春季播种前15-20天将其余部分安装完毕。待土壤完全化冻后即可施肥整地,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每公顷施有机肥45-60立方米、硫酸钾复合肥400-600公斤,撒施后用旋耕机旋耕2遍,使土壤与肥料混合均匀。   

2、种薯准备。大棚马铃薯要选用早熟、高产、株型直立紧凑的品种,生产中“费乌瑞他”和“早大白”的栽培面积较大,特别是“费乌瑞特”,因其口味好、薯香浓郁,收到市场欢迎。 种薯必须选用脱毒种薯。选购种薯时应注意查看包装袋上的标签,标签上要同时具备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编号、检疫证编号;种薯个头以每个100-300克左右为宜,如无法开袋查看,要选择外观干净、无水渍的包装袋。在播种前20天将种薯放在20℃左右的地方催芽,催芽过程中注意防止因温度变化剧烈使薯块表面湿度过大而腐烂。经大约2周催芽后,种薯的芽长达到0.5㎝时,将种薯摊开,放在散射光下晾晒,使芽发育的更粗壮。在播种前1-2天开始切薯块,每块至少有1个芽,重量约25克,顶芽丛可一分为二。切好的薯块可混拌滑石粉或草木灰,放置在阴凉处使切口缓慢干燥,达到切口处不沾手为好。注意晾晒过程中防止低温冻伤和暴晒使薯块失水过多。

3、 播种 。马铃薯的播种期以种植地块10㎝处地温稳定通过7℃为准,辽宁地区春大棚一般在3月上中旬,多层覆盖的播种时间更早些。播种密度每公顷7-8万株左右,行距60㎝。如采用大垄双行栽培,则垄宽1m,小行距25㎝,株距24-26㎝;播种深度7-8㎝。采用覆膜后播种的形式,一般于播种前在地膜上提前打孔。播种后覆膜的栽培形式,播种后可喷施“氟乐灵”乳油300倍液除草,要注意及时引苗出膜,防止薯苗在地膜下高温烫伤。

4、田间管理。播种后2周左右开始陆续出苗,一般5-7天后苗可出齐,此时棚外气温很低,要注意保暖防止冻害,尽量不浇水,以保持地温并促进植株根系发展,以利于壮苗。当苗高15㎝时,根据土壤墒情每10天左右浇一次水,白天棚内温度保持在28℃以下,温度过高要及时放风。在植株封垄前撤掉地膜中耕培土,既可防止植株倒伏,也预防后期薯块晒青,中耕培土对“费乌瑞他”尤其重要。在植株现蕾后喷施一次0.4%的磷酸二氢钾,以补充磷钾肥。当植株进入开花期,薯块也开始膨大,此时最高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当外界温度稳定高于12℃时,可昼夜放风。进入薯块膨大期的植株需要大量水分,应及时浇水避免干旱,以促进薯块膨大,同时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湿差异过大造成薯块涨裂。

5、 病虫害防治。马铃薯春大棚栽培的常见病害有早、晚疫病等。马铃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霉引起,是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当白天气温达到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或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即可发病,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在发病初期喷洒克露、瑞毒霉锰锌等防治效果较好。   马铃薯早疫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大小3~4mm。湿度大时,病斑上生出黑色霉层,病菌易侵染老叶片,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该病易发生和流行。可在发病初期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蛴螬和地老虎咬断幼苗和在薯块上啃食出沟槽,对薯块的商品性造成严重破坏。防治措施一是施用腐熟的粪肥,二是在整地时混施杀虫剂,可以较好地解决地下害虫问题。  

 6、收获。当植株开始变黄时就可以收获,具体收获时间根据市场情况稍作调整。一般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以保持土壤适度干燥,利于收获并减少薯块带土。翻出的薯块应晾晒至少半小时后再装袋,可降低腐烂率,但晾晒时间过长可能使薯块变青而无法使用,应掌握适度晾晒时间。收获的薯块可使用网袋包装,装卸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降低薯块摔裂的比率,短期储存时要注意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