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矮花叶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

玉米矮花叶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矮花叶病的根本途径。从近几年试验示

  范结果看,玉米品种沈单10号、农大3138、中单9409等对矮花叶病抗性较强,且抗旱性

  好、产量高,应扩大其种植面积,取代感病品种。同时,为确保繁殖的种子不带毒,制种田

  和亲本繁殖田均应安排在无病区。

  2 防蚜治蚜 5月上旬是我区麦蚜大量向玉米田迁飞的前期,此时应集中力量消灭

  传毒介体蚜虫,以减轻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程度。同时,植保部门应做好小麦蚜虫预测预报

  与综合防治工作。

  3 改进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 从田间调查情况看,玉米适期早播,病害相应减

  轻,因为早播玉米出苗早,可避开介体蚜虫迁飞高峰期。早期结合间、定苗拔除病株,根除

  毒源,减少再侵染,可有效地控制该病害的流行。栽培上应施足底肥、合理追肥、及时中耕

  除草、全面推广包衣种子和药剂拌种。

  4 药剂防治 矮花叶病是病毒病,用一般的杀菌剂防治效果不佳,宜选用20%病毒

  A可湿性粉剂、灭毒灵600——700倍液喷雾,每7天喷1次,共喷3次。此外,

  喷施0.30%DHT效果也比较好,可以配合使用。

玉米矮花叶病,在整个生育期中均可感染此病,其中以苗期到7叶期发病最盛。被害玉米病叶褪色失绿呈斑驳花叶状,早期感染的幼苗,根茎腐烂,过早死亡。防治该病的综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区种子及抗病品种,培育壮苗。

调整玉米播期春玉米提倡地膜早播,于4月底前播种结束。夏玉米推迟到6月中旬后播种,避免蚜虫高峰期与玉米易感病生育期相吻合。

提高抗病能力增施有机肥,调节氮、磷、钾肥的用量,增施锌、铁等微肥,搞好配方施肥,能有效减轻该病的发生。

清除初浸染源及时清除地头、田边以及田间的杂草,尤其是多年生杂草,以压低蚜虫虫口基数,及时灭茬平田,破坏蚜虫的生存环境,减少初浸染源。苗期结合间苗,及时拔除病株,对已严重发病的田块应及时改种其他作物,以减轻经济损失。

防治病虫害有病区的玉米在苗期用吡虫啉防治田间及地头、地边杂草上的蚜虫,同时苗期混合喷施1~2次病毒清等抗菌素及中华肥精补充微肥,可以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