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水库高效养鱼的技术要点 其他水产

水库高效养鱼的技术要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水库高效养鱼的技术要点

养殖技术|中国水产门户网2013/6/27 15:25:5014

一、综合养殖水库综合养殖主要建立一个以鱼为主,畜禽为辅的水陆有机结合的生态体系。实行库边建舍养猪、鸭、鸡或鹅,水中养鱼的立体综合利用。猪、鸭、鹅粪入库肥水,可增加水中有机物含量,促进浮游生物的繁衍生长,为鱼提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站供丰富的饵料,使物质能量得以多重利用和形成良性循环。一般每亩养鱼500尾-600尾,养猪7头至10头,养鸭20只或养鹅10只。   二、投放鱼种投放大规格、多品种、足量的优质鱼苗(种)是水库养鱼获得高产的关键。   1、投放大规格鱼种。其规格为:鲢、鳙鱼50-75克/尾,草鱼70-100克/尾,鲤鳊鱼50克/尾,鲫鱼30克/尾。   2、多品种混养。根据鱼类彼此间食性和生活水层的不同进行选择和搭配。其搭配比例为:鲢、鳙鱼50%,草、鳊鱼26%,鲤、鲫鱼24%。   3、鱼种放养量。要根据水库条件而定,但不要超过水体的承受能力。实行合理密养。一般每亩500尾左右。   三、投饵和施肥小型水库养鱼要获得高产、高效,单靠水库中的天然饵料是不够的,必须增投人工饵料。施肥时,猪、鸭粪不得直接施放,要先经发酵杀菌。   四、拦鱼设施设施要建好,否则会造成水库鱼类大量逃逸,影响成鱼回捕率。水库拦鱼设施可用尼龙网、竹梢、铁丝网、钢筋栅等建造。其网目或间距视放养鱼种的规格而定。   五、鱼病防治一是坚持用生石灰清毒。二是鱼种下库之前用5%食盐溶液清洗鱼体。约5分钟,草鱼种需注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三是定期泼洒药物。四是投喂药饵和食场挂篓。   六、轮捕轮放小型水库实行轮捕轮放,一般采取一次多放,分次捕捞,捕大留小,边捕边放。

 1、建立一个以鱼为主,畜禽为辅的水陆有机结合的生态体系,综合利用自然资源。 2、蓄水前平整和夯实周边斜坡和坝脚,防止渗漏水;要消除新建水库第一次养鱼不会发病或鱼病少的错误认识,放养鱼种前10天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消灭鱼类的病虫害和改良水库底质。方法是:干库(无水)每亩面积用生石灰75公斤化水全池匀洒;或带水(1米)按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全池匀洒。3、尽早蓄水;水库或山塘的水源主要来源于下雨。水源不能做到按需随时供给,因此必须尽早塞涵(管)蓄水,保证最晚不迟于3月底前有足够的水放养鱼种。4、合理放种;新建水库鱼种投放应做到:草食性鱼为主,肥水性和杂食性鱼为辅;多养中上层鱼类,少养底层鱼类。放养数量要根据水域面积、水源状况、增氧设备、销售季节等因素考虑。尽量投放大规格鱼种、规范操作尽可能减少鱼体受伤和科学搭配各类品种。一般按每亩水面(指常年稳定保持水位时的水域面积)放各种大规格鱼种900~1100尾,设计年亩产量800~1000公斤。鱼种搭配的比例一般是:草鱼60%、鲢鳙30%、鲫鱼及其它鱼10%。鱼种规格:草鱼每公斤5尾以下、鲢鳙鱼每公斤10~15尾、优质鲫鱼苗每公斤30尾以下。防逃设施较好的水体可适当混养一些名贵鱼类(如叉尾鮰、匙吻鲟或甲鱼等),到年终可增加一部分收入,效益会更好。5、科学投饵;投喂饵料总的指导思想是“抓两头重中间”,即早春晚秋季节以喂精料为主,投饵数量少,而投喂重点在鱼类生长旺季的5~10月份,这期间饵料数量质量都要求更高。早春和晚秋每天投饵一次,以配合颗粒饲料为主搭配投放少量的青饲料;6~9月每天投饵二次,上午下午各一次,先喂青(草)料,后喂配合饲料或饼粕类料。6、调节水质;新建水库养鱼泥水混浊,影响鱼的呼吸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每隔20~30天泼洒1次生石灰,具有良好的沉泥清水效果,同时也起到预防鱼病的作用。用量是每亩每次20~30公斤化水泼洒水面。7、预防鱼病;鱼病防治一是坚持用生石灰清毒。二是注射疫苗—草鱼种下库之前逐一注射疫苗;然后,用0.6%的粗盐溶液清洗鱼体约5分钟,再将鱼种齐水面缓慢放入池中。三是适当用中草药(如松树枝、桉树枝叶或断肠草)捆绑成整把放入水域上游肥水,也可定期泼洒水质调节剂。四是投喂药饵和食场挂篓药物。8、轮捕轮放;小型水库实行轮捕轮放,一般采取一次多放,分次捕捞,捕大留小,边捕边放的方法进操作。9、改良环境;在坝面和边坡以及两旁的山坡以上种植黑麦草、苏丹草等,既能作为青饲料喂鱼,又能防止泥土被雨水冲洗流入山塘、水库而造成水体混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