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施肥要点?水稻生长关键时期如何施肥?
①、施肥比例
常规施肥N:P:K=2:1:1.2;高产地号施肥N:P:K=2:1:1.5-1.8。
②、肥料种类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三大肥为主,严禁使用复合肥、复混肥等,生物肥和调节剂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使用。
③、施肥时期和方法
⑴基肥 氮肥总量的40%,磷肥100%,钾肥60-7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全层施入或和搅浆整地同时用施肥器施入,随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注意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集诱发水绵发生。
⑵蘖肥 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层施入,余20%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即6月5日前第一次蘖肥施完,6月10日第二次蘖肥施完,最晚不超过6月12日。
⑶调解肥(接力肥) 氮肥总量10%,水稻倒4叶前后,11叶品种8叶前后,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功能叶明显褪淡2/3时,哪黄施哪。如不使用调节肥时,则将10%调节肥用于基肥,即基肥由40%调整为50%。
⑷穗肥 高产栽培的地块在水稻倒二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11叶品种在10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20%,钾肥总量的 30-40%,施肥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褪淡、底叶有枯萎、有稻瘟病发生应晚施,拔节黄褪淡施肥,有病先防病后施肥,底叶枯黄、干尖先壮根后施肥,先放水壮根,后复水施肥。
⑸叶面追肥 秧田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1.5叶期、2.5叶期、插秧期(插前三带)追肥。大约每7-10天追肥一次。每次每盘追纯氮 1 克,即硫酸铵5克/盘、0.15%天然芸苔素1克/棚、酿造米醋50-100毫升/棚,兑水100倍用喷灌泵(喷雾器)喷施。喷肥后还要喷一遍清水洗苗,以防化肥烧苗。本田结合防病叶面追肥3-4次,前期以氨基酸类含氮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④、施肥注意事项
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积诱发水绵(青苔)发生;施肥时一定要均匀,以免因施肥引起水稻长势不匀;积极推广机械侧深施肥;施肥时要减氮增磷钾、要合理搭配,增施硅肥;要按照水稻田间生育叶龄进程施肥,杜绝施肥盲目性和片面施用氮肥以及蘖肥施用偏晚等现象。
一、水稻吸收养分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铜、钼、硼及硅。碳、氢、氧在植物体组成中占绝大多数,是水稻淀粉、脂肪、有机酸、纤维素的主要成分。它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一般不需要另外补充。氮、磷、钾三元素是水稻需要量大,单纯依靠土壤供给,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另外施用,所以又叫肥料三要素。对其他元素需要量有多有少,一般土壤中的含量基本能满足,但随着高产品种的种植,氮、磷、钾施用量增加,水稻微量元素缺乏症也日益增多。 每生产100千克稻谷吸收的氮、磷、钾的数量分别为1.5或1.9千克、0.18或3.82千克,大致比例为2:1:3。由于其中不包括根的吸收和水稻收获前地上部分中的一些养分及落叶等已损失的部分,所以实际水稻吸肥总量应高于此值。而且随着品种、气候、土壤和施肥技术等条件的不同而变化,特别是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吸收量的差异十分显著,通常是随着生育时期从秧苗到成熟期的过程中,吸收氮、磷、钾的数量呈正态分布。 二、水稻各生育阶段需肥规律是什么? 氮素吸收规律:水稻对氮素营养十分敏感,是决定水稻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水稻一生中在体内具有较高的氮素浓度这是高产水稻所需要的营养生理特性。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两周;二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而不利于高产。 磷素的吸收规律:水稻对磷的吸收量远比氮肥低,平均约为氮量的一半,但是在生育后期仍需要较多吸收。水稻各生育期均需磷素,其吸收规律与氮素营养的吸收相似。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插秧后3周前后为吸收高峰。此时在水稻体内的积累量约占全生育期总磷量的54%左右,分蘖盛期每一克干物质重含(P2O5)最高,约为2.4毫克,此时磷素营养不足,对水稻分蘖数及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均有影响。水稻苗期吸入的磷,在生育过程可反复多次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至稻谷黄熟时,约60%-80%磷素转移集中于籽粒中,而出穗后吸收的磷多数残留于根部。 钾素的吸收规律:钾吸收量高于氮,表明水稻需要较多钾素,但在水稻抽穗开花前其对钾的吸收已基本完成。幼苗对钾素的吸收量不高,植株体内钾素含量在0.5%-1.5%之间不影响正常分蘖。钾的吸收高峰是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此时茎、叶钾的含量保持在2%以上。孕穗期茎、叶含钾量不足1.2%,颖花数会显著减少。出穗期至收获期茎、叶中的钾并不像氮、磷那样向子粒集中,其含量维持在1.2%-2%之间。
1.施肥比例
常规施肥N:P:K=2:1:1.2;高产地号施肥N:P:K=2:1:1.5~1.8。
2.肥料种类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三大肥为主,严禁使用复合肥、复混肥等,生物肥和调节剂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使用。
3.施肥时期和方法
⑴基肥:氮肥总量的40%,磷肥100%,钾肥60~7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全层施入或和搅浆整地同时用施肥器施入,随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注意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集诱发水绵发生。
⑵蘖肥: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层施入,余20%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
⑶调解肥(接力肥):氮肥总量10%,水稻倒4叶前后,11叶品种8叶前后,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功能叶明显褪淡2/3时,哪黄施哪。如不使用调节肥时,则将10%调节肥用于基肥,即基肥由40%调整为50%。
⑷穗肥: 高产栽培的地块在水稻倒二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11叶品种在10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20%,钾肥总量的 30~40%,施肥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褪淡、底叶有枯萎、有稻瘟病发生应晚施,拔节黄褪淡施肥,有病先防病后施肥,底叶枯黄、干尖先壮根后施肥,先放水壮根,后复水施肥。
⑸叶面追肥 秧田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1.5叶期、2.5叶期、插秧期(插前三带)追肥。大约每7~10天追肥一次。每次每盘追纯氮 1 克,即硫酸铵5克/盘、0.15%天然芸苔素1克/棚、酿造米醋50~100毫升/棚,兑水100倍用喷灌泵(喷雾器)喷施。喷肥后还要喷一遍清水洗苗,以防化肥烧苗。本田结合防病叶面追肥3~4次,前期以氨基酸类含氮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4.施肥注意事项
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积诱发水绵(青苔)发生;施肥时一定要均匀,以免因施肥引起水稻长势不匀;积极推广机械侧深施肥;施肥时要减氮增磷钾、要合理搭配,增施硅肥;要按照水稻田间生育叶龄进程施肥,杜绝施肥盲目性和片面施用氮肥以及蘖肥施用偏晚等现象。
上一篇: 苍术栽培如何进行除蕾?
下一篇: 犁底层对马铃薯生长有什么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