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期刨大行于晴天上午揭开大行内的地膜,用三齿钩刨大行,深度15厘米--20厘米。刨后搂平,重新盖好地膜。深刨后,膜下土壤变得粗糙松软,吸热蓄热能力增强。
2.大行盖草揭开大行内的地膜,然后深刨大行,盖上10厘米厚的干麦草,最后再盖地膜。麦草有良好的蓄温保温性能,既能提高棚室地温,又可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少蔬菜病害的发生。
3.大行盖施牛、马粪于晴天中午揭开大行内的地膜,把晒干的牛、马粪撒于地表,厚度10厘米左右,然后深埋于土中,也可以不刨,最后盖上地膜。牛、马粪属高热量物质,可使棚室地温提高3℃--5℃。但此法在蔬菜苗期不能用,以防烧苗,在应用时易产生有害气体,应注意通风。
4.大行压施麦糠、麦草(秸)揭起大行内的地膜,一边深刨—边填麦糠或麦草(秸),填好后盖上地膜,使麦糠、麦草(秸)受湿发酵,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二氧化碳气体,不但提高了地温,还给棚室补充了气肥。
5.大、小行轮流浇水先浇小行7天--10天后再浇大行,这样做既可以保证蔬菜 (或果树)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又不会使棚室地温大幅度下降。
高垄栽培,地膜覆盖 在大棚和温室内进行高垄栽培可增加土壤的表面积,有利于多吸收热量、提高地温。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1~3℃,又可增加近地光照。
挖防寒沟 为减少室内外土壤热量的交换,应在温室前缘挖防寒沟。防寒沟的深度为当地冻土层的厚度,宽相当于冻土层厚度的一半,内填杂草、马粪等绝热材料,上覆塑料薄膜和土。
增施有机肥 在大棚、温室内增施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分解后释放出的生物热可提高地温。同时,土壤有机物的增加也可提高土壤的吸热保温能力。
保持土壤湿度 土壤含的水分多则呈暗色,可以提高土壤的吸热能力。水的热容量大也可增加土壤的保温能力。
提早扣棚 大棚、中小棚要提早扣棚盖膜,以增加土壤的热量贮存。
地下加温 利用电热加温线、酿热物温床、地下热水管通道等设备进行土壤加热是提高地温最有效的措施,但是成本较高。
上一篇: 茶小绿叶蝉的危害特点?
下一篇: 种植小麦对土壤有哪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