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如何判断土壤的墒情? 其他禾谷类

如何判断土壤的墒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用手捏土团,有水从指缝中流出,摔到地上时泥浆四溅,表示土壤水分过多,氧气缺乏,对作物生长不利,应开沟排水降渍,防止湿害。

2.用干净的小刀插进土中,立即取出,泥土粘在刀上;或把泥团放在手背上轻压,会留下泥的痕迹,均表示土壤过湿,应清沟沥水。

3.用小刀插进土中,泥土不粘刀;用手捏土很容易成团,还可以搓成3~4毫米粗的泥条,表示土壤水分适宜,有利耕作和作物生长。

4.可用手勉强把土压成块,且还能搓成条,表示土壤水分较少,尚可耕作,作物尚能正常生长。

5.土壤坚硬,手捏不碎(粘土),易散(沙土),表示土壤水分很少,粘土难以耕作,很容易损坏农具,作物受旱,茎叶卷缩,需灌水抗旱。

作物和作物管理,都需要将观察土壤水分。在没有无线墒情与旱情管理系统时,可以采取简单的目测法。观测时,先在观测地段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深度以10厘米为宜,然后取出样土,分辨土壤墒情等级,并视其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措施。在农业生产中,及时掌握土壤墒情很重要。利用感官检验土壤墒情,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饱墒;含水量18.5%-20%土色深暗发黑,用手捏之成团,抛之不散,可搓成条,手上有明显的水迹。饱墒为适耕上限,土壤有效含水量最大。适墒;含水量15.5%-18.5%土色深暗发暗,手捏成团,抛之破碎,手上留有湿印。适墒是播种耕作适宜的墒情,有效含水量较高。黄墒;含水量12%-15%土色发黄,手捏成团,

怎么判断土壤墒情。作物和作物管理,都需要将观察土壤水分。在没有无线墒情与旱情管理系统时,可以采取简单的目测法。观测时,先在观测地段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深度以10厘米为宜,然后取出样土,分辨土壤墒情等级,并视其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及时掌握土壤墒情很重要。利用感官检验土壤墒情,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饱墒;含水量18.5%-20%土色深暗发黑,用手捏之成团,抛之不散,可搓成条,手上有明显的水迹。饱墒为适耕上限,土壤有效含水量最大。适墒;含水量15.5%-18.5%土色深暗发暗,手捏成团,抛之破碎,手上留有湿印。适墒是播种耕作适宜的墒情,有效含水量较高。黄墒;含水量12%-15%土色发黄,手捏成团,易碎,手有凉爽感觉。黄墒适宜耕作,有效含水量较少,播种出苗不齐,需要灌溉。干土;含水量8%以下,土色灰白,土块硬结,细土松散。干土无作物可吸收的水分,不适宜耕作和播种。
用刀插入到土壤,土壤不粘刀;容易用手捏成团,也可以擦3 - 4毫米厚泥,根据土壤湿度适宜,有利于农业和作物生长。硬土,手捏不碎(粘土)、易建联(砂)、粘土辛勤耕作,土壤水分很少说容易损坏的工具和作物干旱、干卷曲,灌溉和干旱。

目测土壤的湿度可分为五个等级:  


 1、汪水(黑墒以上) 土壤色泽为深黑,土表有水迹,手感有水,用手捏土团,有水从指缝中流出,含水量23%以上,表示土壤中有过多所水分。表示土壤湿度大,含水量在最大持水量以上,不利于作物生长,一般在灌溉后的积水地块产生。


 2、黑墒(饱墒)土壤色泽为黑到黄,湿度大,手感湿,用手捏土团或者把泥团放在手背上轻压,会留下泥水的痕迹,扔之不散。相对湿度70-100%,含水量20-23%。说明土壤稍湿,有利于出苗。为一般刚浇过水的麦田状态。


  3、黄墒 土壤色泽为黄,湿润有薄的表土结块,手感晾,用手捏土很容易成团,还可搓成3毫米至4毫米粗的泥条,相对湿度45-70% 含水量12-20%。表示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耕作和作物生长,能够保苗,需要保墒。


4、灰墒(潮干土)土壤色泽为灰黄,潮干,手感温,可用手勉强把土压成块,但不能搓成长条,相对湿度45-30% ,含水量8-12%。表示土壤水分较少,尚可耕作,作物尚能正常生长,是播种出苗的临界水分。


 5、干面土,土壤色泽为灰白色,手感坚硬,手捏不碎(粘土)或易散(沙土),相对湿度30%以下,含水量8%以下。表示土壤水分很少,粘土难以耕作,容易损坏农具,作物受旱,茎叶卷缩,需灌水抗旱。一般干旱的时表土层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