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有何症状?如何防控?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有何症状?如何防控?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猪的潜伏期约为1~7天或更长。由于动物的年龄、免疫状态、环境因素以及病原的感染数量的差异,临诊上发病猪的病程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心率增加,精神沉郁,废食,出现短期的腹泻和呕吐症状,早期病猪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心、衰,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呼吸极度困难,常呆立或呈犬坐式,张口伸舌,咳喘,并有腹式呼吸。临死前体温下降,严重者从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病猪于出现临诊症状后24~36h内死亡。有的病例见不到任何临诊症状而突然死亡。此型的病死率高达80%~100%。
  2、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1℃,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心衰。皮肤发红,精神沉郁。由于饲养管理及其他应激条件的差异,病程长短不定,所以在同一猪群中可能会出现病程不同的病猪,如亚急性或慢性型。
  3、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于急性期后期出现。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体温在39.5~40℃之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呼吸异常,生长迟缓。病程几天至1周不等,或治愈或当有应激条件出现时,症状加重,猪全身肌肉苍白,心跳加快而突然死亡。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冬春季节要注意保温,保持圈舍通风,尽量降低饲养密度。建立起严格的检验制度,防止隐性感染和带菌猪进入养猪场,最好为自繁自养,减少引种次数,培育健康猪群,从源头上防御疾病。引种猪必须进行隔离并进行血清血检查,确定为阴性猪才可引进。圈舍消毒频率一般为2~3次/周,消毒液要定期更换,以防效果减弱。
  2、接种疫苗。疫苗是控制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当前,多使用的疫苗是亚单位苗和灭活苗,使用方法是注射2毫升/头,注射1次后,间隔14~20天再加强免疫1次,免疫期为6个月。但灭活苗免疫效果不理想,仅能减轻临床症状和肺部感染程度,不能刺激动物机体产生高效价抗体,也不能对其他血清型的感染提供有效的交叉保护。
  3、药物防治。要早发现早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用中草药来预防本病可减少猪的应激反应,是广大养殖户的首选。在治疗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传染性肺炎时,可选择体外药敏试验作为参考依据,经试验证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均较为敏感,可以选择2%氟苯尼考饮水,配合强力霉素,再加电解多维,连喂7天,无论从预防和治疗角度来讲,均有较好效果。用药7天后停药7天,以免产生耐药性,然后再循环使用,效果最佳。

临床症状:最急性型:一般于断奶到保育舍的猪群中突然发生,病猪体温升高,达41.5度左右。发病猪最初表现不吃食,懒动,毛松,皮肤苍白,有时发生短暂的呕吐和腹泻,末梢皮肤发绀,后期咳嗽,腹式呼吸明显。临死前口鼻流出血色或白色泡沫。

急性型:一般在同群或不同群中逐渐出现病猪,病猪体温在40.5-41度,皮肤发红,精神沉郁,不愿站立,厌食,饮水减少。严重者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咳嗽。该病暴发时怀孕母猪常发生流产。

慢性型:多在急性型后或同时出现,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食欲减退,间歇性咳嗽,不愿活动,仅在喂食时很勉强的爬起。病猪症状常常被其他呼吸道感染病所掩盖或混淆。个别患猪可发生关节炎及在不同部位出现肿胀,感染血清3型菌株时,就常出现这些症状。

防控:1、西药治疗。抗菌消炎、放继发感染,清开灵5-10ml/头,乙基环丙沙星5-10mg/kg,强效阿莫西林15mg/kg,肌肉注射,连续3-5天。多种维生素500mg/kg,氟苯尼考500mg/kg,环球之星预混剂1000mg/kg,混料服,连续3-5天。

2、中药治疗:知母、贝母、款冬花、葶苈子、百部、马兜铃、金银花、黄芩、白药子、黄药子各10g,杏仁9g,枇杷叶15g,栀子12g,大黄6g,甘草5g。水煎取汁,候温灌服。供体重40kg左右猪只服用,每天1剂,连续3-5剂。

3、免疫预防。免疫接种,国外已研制出弱毒苗、亚单位苗、灭活苗。另外可分离本地血清型菌株制备自家灭活苗。参考免疫程序为母猪产前21-30天免疫;仔猪3-5周龄首免,间隔3周二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