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是该病病原之一,也有人认为该病为病毒引起和存在其他病原体。常因捕捞运输、厮咬或池底堤岸粗糙使腹部受伤,病原体感染而导致本病发生。
(2)症状病鳖腹部有出血性红斑,重者溃烂,露出骨甲板;背甲失去光泽,有不规则的沟纹,严重时出现糜烂状增生物,溃烂出血;口鼻发炎充血,舌呈红色,咽部红肿;肝脏呈紫黑色,严重淤血;肾脏严重变性,血管扩张,甚军_lil血,肠道发炎充血,内无食。病鳖停食,反应迟钝,常一动不动地躺在池塘斜坡、晒台或食台上,极易捕捉,该类鳖一般2~3天后即死亡。
(3)流行及为害该病主要为害成鳖、亲鳖,幼鳖也有被感染的报道。发病率为20%~40%,死亡率可达10%~25%。一般每年越冬之后(4月中旬)开始发病,5~6月是发病高峰季节,8~9月上旬仍可发现该病。该病流行温度是20~30℃。
(4)防治方法①避免在运输和养殖过程中导致鳖体受伤。②越冬前每千克亲鳖体重每天添加0.6%~0.7%呋喃唑酮于饵料中,连续投喂6天,并以生石灰(使池水成60克/米3的浓度)泼洒1次亲鳖池。③发病季节,每半个月轮换用漂白粉(使池水成2~4克/米3的浓度)和生石灰(使池水成5克/米3的浓度)全池泼洒,并每天对食台进行清洗消毒。④保持池水清洁,定期加注清水,每次注水3~5厘米深。⑤从后腿肌肉或皮下注射硫酸链霉素治疗,注射量为每千克体重20万国际单位。⑥用30~40克/米3水浓度的土霉素浸浴30分或用30克/米3水浓度的呋哺唑酮浸浴40~50分(20℃以F)或30~40分(20"C以上。此法在早期治疗有一定的效果。⑦按每千克鳖体重在饲料中添加0.16克磺胺五甲氧嘧啶与0.4克的甲氧卞胺嘧啶,连喂6天,第二天后减半;或用50毫升卡那霉素或30~50毫克氯霉素连喂5~7天。⑧全池泼洒二氧化氯(使池水成0.5克/米3的浓度),3~5天1次,连续2~3次;最后1次泼洒过7天后再用生石灰(使池水成60克/米3的浓度)泼洒1次。
防治措施
1.预防方法:①控制放养密度;②改善池底底质,保留适当淤泥;③注意水质变化,及时排污换水,越冬期也要坚持定期换水,防止水质恶化(尤其是广东、福建等温度较高的地区);④鳖种下塘前要浸泡消毒,最好施行暂养制度,使长途运输的鳖在暂养池中恢复体力;⑤对种鳖放养前最好注射一针链霉素以作预防。
2.治疗方法:发现病鳖,马上捕起,远离养殖区,每千克体重注射15万国际单位链霉素加5毫升葡萄糖注射液(25%),3天打1针,共打3针,然后将病鳖移入浅水池暂养,每天投喂含磺胺药的饵料,用药量为0.2克/千克体重,连喂6天,第1天可加倍。
同时,对病鳖池彻底清理消毒,将鳖捕出,将沙石重新更换,并用10毫克/升的优氯净或强氯精全池消毒,然后更换新水,将鳖体消毒后再投放
上一篇: 大棚菠菜叶斑病如何防治?
下一篇: 大丽花花苞枯萎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