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型——过敏反应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主要由IgE抗体引起。其机制是:机体在首先接触过敏原后,即产生IgE过敏抗体,吸附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及血液中的嗜酸性白细胞表面,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致敏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即与过敏性抗体结合,使细胞破坏,放出组织胺、过敏原即与过敏性抗体结合,使细胞破坏,主出组织胺、过敏素等活性物质,出现过敏反应的种种症状。由于此类型过敏反应发生极为迅速,亦称为速发型变态反应。
(2) 第2型——细胞溶解反应型:引起本类型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G和IgM。其机制是:当抗体IgG和IgM与细胞上的相应抗原或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引起细胞凝集或在补体作用下使细胞溶解、损伤或被单核细胞吞噬而导致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
(3) 第3型——免疫复合物:引起本类型过敏反应的主要抗体也是IgG和IgE。其机制是:在动物体内当抗原略多于抗体时,它们结后的复合物为可溶性的,不易被吞噬细胞吞噬,于是渗透到血管壁中去,沉积到多种器官的基底膜上,在补体、肥大细胞等的作用下,引起水肿、出血、局部组织坏死等一系列反应。此类型过敏反应与第1、2型不同处在于抗原与抗体结合不是在细胞上而是在体液中。
(4) 第4型——迟发型:此类过敏反应是一种细胞免疫的局部反应,无抗体和补体参加,反应发生较缓慢,一般于再次接触抗原后的6~48小时达到高峰,因而定名为迟发型。其发生机制是:当致敏原进入机体,致敏了T细胞系统的淋巴细胞,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致敏T细胞再次遇到致敏原时,就释放出各种淋巴因子,引起以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性反应,当抗原被消除后,炎症即消退。此类型过敏反应持续的时间较长。
上一篇: 菊花白粉虱该如何正确防治?
下一篇: 山楂粉蝶的生长周期经过哪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