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工程 > 农田水利 > 盐碱地改良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农田水利

盐碱地改良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盐碱地平衡施肥技术在大部分盐渍化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矿质养分不均衡,微量元素缺乏,作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因土壤PH值较高而形成沉淀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从而导致农作物营养缺乏。盐碱地要高产,施肥是关键。根据目前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现阶段盐碱地改良应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一、坚持以有机肥为主。

农谚说:“碱大吃苗,肥大吃碱”。这里所说的肥即指有机肥料,给盐碱地增施有机肥料,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使农作物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得到全面营养,而且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和对酸碱及有害离子的缓冲能力,降低土壤中盐分与PH值,减轻盐碱对农作物的为害,促进土壤熟化。一般来说,每亩盐碱地应施有机肥3~4立方米。在当前有机肥料不足的情况下,种植绿肥是解决脱盐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合理选用化肥种类
化肥大多数是盐类,有酸性、碱性、中性之分。酸性、中性化肥可以在盐碱地上施用。而碱性肥料则应避免在盐碱地上施用。如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铵等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杂质,不会增加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适宜在盐碱地上施用;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其中的铵被吸收后,残留的硫酸根可以降低盐碱的碱性,也适宜施用。
三、注意配合施用有机肥料
这样既可以补充多种营养,又有利于降低土壤溶液浓度,减轻由于施用化肥而引起盐碱为害。施肥要注意多次少量施用,以免土壤溶液浓度骤然过高,影响作物吸收和生长。铵态氮肥在盐碱地上施用易引起氨的挥发。因此,一定要深施埋严。盐碱地地温低,微生物活动减弱,有效磷释放少,常表现缺磷,增施磷肥可以显著增产,施肥方法是做底肥深施。

四、在肥料中增加微生物。微生物多少是地力或盐碱地的一个指标。盐碱地微生物数量极少,是由于微生物有益菌群在碱性条件下不易生存繁衍。主要原因是盐碱环境下不利于微生物生存,没有微生物就转换不了有机质,从而生不成植物需要的生物蛋白质和氨基酸。单凭生物肥改良不了盐碱地的,必须实施“改良盐碱地系统改造工程”,以改良盐碱地配套的多个产品和相应的技术,才能改良盐碱地,激活有机质,增加微生物数量。土壤中的有机质愈多,有益菌群微生物愈多,土壤地力愈好。可达到下面效果:

1.施用微生物肥料后,可以有效地降低盐碱地土壤pH值,增加有机质含量和水解性氮含量。

2.施用微生物肥后,栽种植物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抗逆性得到了提高。

3.改良了土壤的化学性质与栽种植物的生理特性,提高了作物成活率和保存率。

一、排水。 二、灌水洗盐。 三、种植水稻。 四、增施有机肥。 五、深耕深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