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病毒病有哪几种?怎样进行识别和防治?
小麦病毒病是指由病毒侵染而造成一类病害的总称。湖南省小麦上主要有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和小麦士传花叶病3种。
小麦黄矮病,由蚜虫传播,在河南省广大麦区都有发生,但一般只在局部地区发生为害严重。小麦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病,但一般发病愈早,植株矮化和减产愈严重。幼苗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等的黄绿相间条纹,以后叶片黄化呈鲜黄色,植株生长缓慢,明显矮化,分蘖减少,根系汪,苗弱,易冻死,能越冬幼苗生长发育抑制,不抽穗但子粒不饱满。孕穗期发病一般旗叶发黄,引起减产。黄矮病发生流行和麦蚜的消长关系密切,并受气候的影响很大,一般在冬温正常,春季暖而干燥的情况下,蚜虫增殖扩散快,发病也重。
小麦丛矮病,由灰飞虱传播,曾在豫北、豫东南地区普遍发生,个别严重田块近于绝收。小麦全生户期均可感病,发病越早,减产越重。发病株严重矮缩,分蘖无限增多,心叶上有黄白色长短不一的断续细线条,以后发展成黄绿相间的条纹。苗期发病植株大部分不能越冬,活下来的生长纤弱、矮化,一般不能抽穗而提前枯死。拔节期发病能抽穗,但穗粒数减少、子粒秕瘦。孕穗期染病的植株症状不明显。丛矮病发生轻重和灰飞虱颁与数量关系密切,还和小麦播种期、田间作物布局、植株稀密有一定关系。小麦土传花叶病,由土壤中一种低等真菌传播,主要颁于豫南的信阳、南阳、驻马店和许昌的20多个县市,局部地区可造成30%--70%的减产。土传花叶病主要发生于幼苗,发病株先在心叶出现不规则褪绿块和条点,植株明显矮缩,根部变褐。进入返青期后,心叶症状更加明显,有的心叶伸展不开、扭曲。拔节后下部叶变黄枯死,中部叶出现大量黄绿相间的斑块、条纹。部分植株矮化,重病田分蘖基本全枯死,甚至主茎也枯死,一般旱播麦田或播种时士壤湿度大的麦田发病重而早。土质松散、保肥水力差的沙壤士以及贫瘠土壤发病重,而黏土黑土、肥活土壤发病较轻,田间串灌有利于此病传播。 小麦病毒病的防治应采用以抗病品种和栽培措施调节为主,辅以药剂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病毒病最有效的措施。对病毒病一般都很容易找到相应的抗病品种,且抗性持久。
(2)栽培措施:避免不合理的间作套种,及时中耕锄草,可瓿轻昆虫传播的病毒病,开沟排水降低水位对士传病毒病有一定防治效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对于减轻症状、减少产量损失都有一定作用。
(3)药剂防治:对于昆虫传播的病毒病,采用0、2%---0、3%的3911拌种后堆闷一夜,或者播种时撒施3911颗粒剂,可防治苗期蚜虫或灰飞虱传毒。也可于苗期用一六0五剂,喷雾或撒毒士,防虫控病。对于小面积出现的土传病毒病,应对士壤进行处理,防止面积扩大,方法为,焦木酸稀释4倍---8倍处理土壤。另外,用氯化苦、溴甲烷处理也有显著效果。
上一篇: 水稻苗期立枯病的症状有何特点?
下一篇: 菠菜茎枯病的发病症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