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当前农产品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其他

当前农产品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农产品质量不安全,农药是主要因素。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关取决于农民。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大国,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三,仅化学农药防治面积就超过45亿亩次,与之相应的是,我国农药安全事件也频频出现,据统计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仅因蔬菜农药超标发生中毒事故就高达约10万人,这不但直接威胁我国食品和环境安全,而且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农药更成为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瓶颈。  

2.农产品质量不安全,生产环境是重要因素。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由环境污染生产的农产品导致农产品不安全。大气环境中氟化物、二恶英等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氟被吸收后引起人体“氟中毒”;二恶英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毒性最强的化合物之一,它在脂肪中具有高度溶解性,极易污染鱼、肉、禽蛋、乳及其制品。我国目前水污染的状况较为严重,每年排放废水量大,其中有毒有害物质多,未经处理的污水用于灌溉农田,造成土壤重金属(汞、镉、铅等 )超标。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化学农药、化肥等污染,我国目前的氮肥使用量大,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之一。  

3.农药使用不科学直接影响农残超标。每亩农药使用量过大、次数过多、使用安全间隔时间太短就采收,这些问题都易产生农产品质量不安全。  

4.有的农民素质较低,泛滥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虽然农业部第274号公告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种高毒农药淡出市场,但有的农民素质较低仍然在使用,导致农产品质量不安全。  

5.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滥用添加剂或使用化学药品导致质量不安全。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出于人们的某种需要,有意识地向食品添加少量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即称作食品添加剂,但目前许多工厂、作坊、酒店、商贩等受利益驱动,滥用添加剂或使用化学药品,如防腐剂滥用苯甲酸(钠),杀菌剂滥用漂白粉、次氯酸钠,着色剂滥用合成色素,甜味剂滥用糖蜜素,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漂农产品,有的禁用增香剂作添加剂,导致农产品质量不安全。  

6.在禽兽渔农产品饲养生产过程中使用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如在饲料、渔药、兽药中使用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激素(强的松),苏丹红1号(1-苯偶氮基-2-萘酚)及其衍生物,三聚氰胺等严禁使用的化学物质造成农产品质量不安全。

7.农产品质量不安全有的是农产品自身原因引起。在植物中有的有有毒成分如某些豆类、核果和仁果的种仁以及木薯的氰苷;茄子、马铃薯等茄属植物中龙葵碱或龙葵素。有毒氨基酸成分:蚕豆中氰基丙氨酸,为一种神经性毒素,豆科植物的蝶形花亚科植物中刀豆氨酸。有毒的毒菌,毒菌的有毒成分。动物性的有毒成分:无鳞鱼毒素、河豚鱼毒素、海产藻类和贝类毒素  

8.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污染物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污染物质,大多为工业化处理或加工食品时混入或引进的成分,例如,放射线照射、化学溶剂清洗等过程。典型的一种污染物质叫稠环芳烃(简写PAH),大多是在家庭食品加工过程中引进入食品的。PAH是目前公认的强致癌物质,其中苯并芘为最典型的成分之一。一些直接与食品相接触的烟、火、例如烟熏、烧烤食品操作,可以使食品中PAH的含量大大增加。证据表明,长期食用烟熏食品或浇烤食品的地区,人们的胃癌、肺癌的发病率特别高的原因就是食品中高含量的PAH。如高于250℃的长期热油加工,例如炸油条,可以产生浓褐色的热聚合油,这时,油脂中会产生含有毒性的己二烯环状化合物,据研究,当将这种环状化合物以20%的比例混入饲料中饲喂大白鼠时,3-4h即发生死亡,在5%或10%的比例时,则发生脂肪肝及肝增大现象。另一类是丙烯酰胺的产生,碳水化合物食品,即淀粉含量较高的食品,如土豆、饼干、面包和麦片等,在经过煎、炸、烤等高温加工处理时容易产生丙烯酰胺,食品加工处理时的温度超过摄氏100度后,便可产生丙烯酰胺,而且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其含量也越高,经常食用这些不安全食品对身体是有害的。  

1、农药滥用;2、生产环境受工业污染;3、饲料激素添加剂使用;4、为商业销售使用化学物质,如瘦肉精、三聚氰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