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保水肥,土壤较肥沃,2—3年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地块。前茬以小麦、瓜类、豆类作物为好。杜绝试种村头荒、盐碱地和涝洼地。
2、合理密植。大田栽培和小区试验表明,留苗4500株/666.7平米,每穴留苗单株比较适宜。
3、适期追肥、浇灌。雨季注意及时排涝放水。
(1)种肥:结合开沟施入8千克/666.7平米肥料,磷二铵8千克,注意施肥要施在距沟沿8-10厘米处,施肥深度10-15厘米。
(2)追肥:要根据目标产量需肥情况和田间植株长势,氮、磷、钾三要素合理搭配,氮磷比以1:1.5较为适宜。追肥时间,要在花椒期到来之前追施,我区一般在6月25日左右,每666.7平米施磷二铵10-12公斤,尿素12—14公斤,钾肥2-3公斤,在椒株行间,距椒株10-15厘米,开沟或人工打洞追施。全期总投肥量40~45公斤。
(3)叶面追肥:进人8月份之后,椒株根系发达,叶、果满身,再进行地下追肥已不适当,如此时出现缺肥现象,可采用叶面追肥来补救。叶面追肥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尿素100克/666.7平米喷施,也可用磷酸二铵1公斤浸泡后+50公斤水/666.7平米喷施,每隔十天喷一次,连喷2-3次即可见效。 (4)多雨季节,务必注意防涝排水。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适用于辣椒生长的营养调节剂,在辣椒的花蕾期喷施,可以促进座果,加速椒果生长,防止脱落,可增产8-10%。
5、适时灌水。苗期植株矮小,需水量少,一般墒情好的地块不需要灌水,要蹲苗30-40天左右,促进根系发育,降低座椒节位,抗倒伏。当辣椒进入开花座椒盛期,需水较多,如此时椒株出现萎蔫状态,应及时灌水,否则就要造成落花、落椒,严重影响产量。北京红辣椒灌水,次数需多,灌水量小,要浸润灌溉,严禁大水漫灌,尽量避免水淹椒株的基部。中后期灌水,要根据椒株的长势,田间封闭程度,控制灌水,椒田见干见湿,全生育期灌水4~5次为宜。停水时间应根据田间辣椒长势而定,椒株长势旺贪青,田间通透性差,要适当早停水。一般在8月底、9月初停水为宜。
6、推广打顶技术。对辣椒进行打顶是一种新的栽培管理技术,据试验表明,辣椒打顶,可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促进主枝正常分化,有利于多结椒,结大椒,可使养分集中供给有效枝和椒果,保证椒果正常着色成熟,减少不成熟青椒,提高商品果。打顶时间一般在8月10-15日。打顶的方法,用剪刀剪掉所有分枝上的顶尖,打顶后及时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每666.7平米10克缩节胺混合喷雾杀菌封住顶尖,控制生长。
病、虫、害防治
l、北京红辣椒的病虫害主要是两病一虫。疫病和病毒病对辣椒的危害特别严重,一旦发生,可降低辣椒产量达20-30%,甚至绝收。一虫是二茬棉铃虫(食心虫),钻人椒果内,采食种子,使椒果形成白皮,危害率高达20%以上。
2、农业防治:(1)可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或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清水淘洗干净后播种,此两种方法可减少污染种子的疫病。(2)轮作倒茬,防止重茬,适当套种,减少病源。(3)增施有机肥,合理氮磷配比,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4)在苗期和盛果期叶面喷0.1%硫酸锌液2-3次。(5)及时防治蚜虫,切断传毒介体。
四、适时收获
1、鲜辣椒一般在公历9月中旬开始采摘。此时椒果已充分红熟,色泽鲜亮。收购商一般要求:无紫头、无青头、无霉烂、无虫害的全红色产品。
2、干辣椒可以将椒株连根拔起,如确实干旱地硬拔不出,用镰刀贴根割也可以。带根茎越多越好,可供椒果继续从秸秆上吸收养分,增加椒皮厚度、红锻光泽。
将拔下的鲜椒株,拉运到晒场后,根朝下,竖直按垄摆放晾晒5~7天(注意通风透气),抖落椒叶后,再上下翻转,根朝上晾晒5~7天。待椒秆八成干时上垛,1米高一垄,当椒果达到手握无气,手捻不转时,即可采摘椒果,分级销售。
3、直接采收椒果。为了提高产品品质,在采收过程中,要避免采收白皮、花果,严禁黄果、青果、红果混装。采摘时轻拿轻放,不要挤压椒果,损伤椒果表皮蜡质层,影响干椒品质。
直接采收的椒果运至晒场后,要及时摊干,先平铺晾晒,要摊的薄薄的,最好分个摆开,5—7天后翻晒一次,连翻2~3次,八成干时打堆,打堆时避免挤压,保持椒堆蓬松透气,防止霉变。
禁止在水泥地上晾晒,否则会影响干椒色泽,出现花壳椒,降低干椒品质。
上一篇: 热力型烟雾机使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