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叶片自出生到定型称为伸展期,从定型到枯黄称为功能期。处于功能期的叶片,如果光合效率高,同化产物也就多。因此,有机物积累也多。不同叶片的功能期长短不一,二般农作物根生叶的功能期较短,中部叶片的功能期延长,后期叶片的功能期最长。
同一部位叶片功能期的长短,受栽培因素和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一般而言,植株密度过大,株间郁蔽,光照不足,会引起叶片早衰。密度合适,增施氮肥能促进叶绿体的增加,使叶片功能期延长。磷肥和其他微量元素对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也有显著作用。坚持适时灌水抗旱,合理中耕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危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可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
叶片功能期的长短,与产量高低密切相关,特别是禾谷类农作物最上三、四片功能叶对产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因为整个穗子的干物质约2/3—3/4,是由最上三片叶的光合产物构成的,其中剑叶的作用最大。据在早稻上试验,开花后剪去剑叶的空壳占30一40%,剪去剑叶及下一叶的空壳占50一55%,上部三叶全部剪去的空壳达60—70%。因此,在栽培上要设法延长片叶的功能期,增加养分制造和积累,从而达到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之目的。
上一篇: 迟播小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下一篇: 苹果树补钙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