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如何减少棉花落花落铃? 棉花

如何减少棉花落花落铃?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缺磷肥 棉花缺磷表现为棉株生长缓慢、色暗绿缺乏光泽、茎干细弱
根系生长缓慢、吸收能力差,易造成落花、落蕾、成桃少、吐絮晚等不良症状等。可用二铵1公斤兑水50公斤,配成2%的二铵侵出液喷施。
二、 雨热同期对棉花的影响。因降水集中,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造成农业减产。洪涝灾害大面积严重发生,早稻灌浆乳熟和成熟收获受到极大影响,并使棉花落花落蕾,伏桃减少。

三、气象的影响(1)夏旱或夏涝,秋季低温、阴雨、寡照,7-8月连旱或多阴雨,日照少、铃少、伏桃少、成熟差、脱落多、僵烂铃多,减产年。
(2)春季多阴雨,梅雨、汛期,秋雨期降水量超过正常需水量,而且光照不足,蕾铃脱落大量增加或增加烂铃,一般都是欠收年。
(3)夏季7-8月的伏旱,伏旱严重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以上,影响蕾铃座桃,易造成棉花减产。
减少棉花蕾铃脱落,达到棉花高产稳产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水气肥资源,促使棉花健壮生长,多结铃,结大铃。密度过大易造成田间郁闭,中下部果枝得不到充足的光照,易引起蕾铃大量脱落,造成严重减产;而密度过小,造成光热资源浪费,也达不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因此,在棉花栽培上,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土壤肥力状况及品种的特征特性,合理密植,以获得田间最高亩产铃数。在黄河流域棉区,麦套棉原则上旱薄地宜密,每亩3000-3500株:高肥水地宜稀,每亩2500-3000株;按播种时间早晚分:夏播棉宜密,春播棉宜稀;按株型分:紧凑型棉花宜密,松散型宜稀;总之,要严格按照不同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说明种植,确保棉田得到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轻蕾铃脱落。
二、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
棉花进入蕾期,需肥量逐渐增多,花铃期是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所以施好花铃肥是夺取棉花高产的关键。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花铃肥应分两次追施,第一次在初花期,亩施尿素5-10公斤,第二次在盛花期,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注意配合磷钾肥一同追施,也可单独追施棉花专用肥,满足棉株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减少蕾铃脱落。打顶前普施盖顶肥,主要是防止棉花早衰,增秋桃盖顶,一般亩施尿素6公斤左右,如果棉花生长后期有脱肥早衰现象,还可进行根外追肥。
三、适时打顶摘边心抹赘芽
适时打顶、摘边心、抹赘芽能有效防止无效果枝与花蕾的滋生,调节棉株内部物质分配,减少蕾铃脱落。黄河流域棉区,打顶宜在7月20日前后进行,先打高后打低,分两批打完。摘边心宜在8月15日后进行。打顶后要及时抹去赘芽,摘除棉株下部发黄老叶,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使养分集中供应蕾铃生长。
四、科学化控

实施化控必须做到看天、看地、看苗科学运用,即蕾期宜轻,花期宜重,控制株型宜轻,防止疯长宜重,天气偏干宜轻,阴雨足墒宜重,掌握好多次少量的化控原则。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一般进行四次化控为宜,现蕾期每亩用缩节铵1.5克防止疯长;初花期每亩用缩节铵2克防旺促转化;盛花期每亩用缩节铵2-3克抑制中部节间伸长;打顶后5-7天亩用缩节铵3克封顶封边心,可有效地防止棉株旺长,减少蕾铃脱落。
五、及时防旱排涝
棉花属于直根系作物,正常天气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浇水,但如遇伏旱,中午出现叶片萎蔫现象时,应及时浇水,确保棉株正常生长。花铃期是棉花的需水高峰期,也正好进入夏季的雨季,降水多,温度高,湿度大,也是棉花蕾铃脱落最严重的时期。因此,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挖沟排水,防止蕾铃脱落。
六、及时防治病虫害
棉花进入花铃期以后,正是各种病害、虫害的混合危害期,必须及时防治,减轻危害,减少蕾铃脱落。同时注意,喷药时要选择下午进行,防止在上午授粉成铃高峰期因遇药水,造成花粉粒破裂败育而影响正常授粉。
七、提倡喷施激素保花保蕾
赤霉素是一种高效的植物生长刺激素。能促进植物细胞体积的增大,调节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在棉花上喷施赤霉素,能使更多的有机养分输向蕾铃,从而能减少脱落,提高成铃率。若与矮壮素混合喷洒,保铃效果更好。具体用法是:在花铃期用40%的赤霉素可溶性粒剂60000倍液与50%的矮壮素水剂30000倍液的混合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3-5次,每次每亩喷药水50公斤左右。

一要加强管理,保证墒情,增加营养供给,二要减少病菌对蕾、花的侵害。广大农民朋友可叶面喷施 铃丹 ,快速补充硼、锌等多种营养,供给棉花在整个花铃期必需的养分。而且 铃丹 内含独特的花蕊抑菌因子,可有效避免因病菌感染引起的落花落铃。从现蕾开始喷施,每7~10天喷1次,喷2~3次,一般每亩可多结

一、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水气肥资源,促使棉花健壮生长,多结铃,结大铃。密度过大易造成田间郁闭,中下部果枝得不到充足的光照,易引起蕾铃大量脱落,造成严重减产;而密度过小,造成光热资源浪费,也达不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因此,在棉花栽培上,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土壤肥力状况及品种的特征特性,合理密植,以获得田间最高亩产铃数。在黄河流域棉区,麦套棉原则上旱薄地宜密,每亩3000-3500株:高肥水地宜稀,每亩2500-3000株;按播种时间早晚分:夏播棉宜密,春播棉宜稀;按株型分:紧凑型棉花宜密,松散型宜稀;总之,要严格按照不同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说明种植,确保棉田得到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轻蕾铃脱落。

  二、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

  棉花进入蕾期,需肥量逐渐增多,花铃期是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所以施好花铃肥是夺取棉花高产的关键。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花铃肥应分两次追施,第一次在初花期,亩施尿素5-10公斤,第二次在盛花期,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注意配合磷钾肥一同追施,也可单独追施棉花专用肥,满足棉株对各种营养的需求,减少蕾铃脱落。打顶前普施盖顶肥,主要是防止棉花早衰,增秋桃盖顶,一般亩施尿素6公斤左右,如果棉花生长后期有脱肥早衰现象,还可进行根外追肥。

  三、适时打顶摘边心抹赘芽

  适时打顶、摘边心、抹赘芽能有效防止无效果枝与花蕾的滋生,调节棉株内部物质分配,减少蕾铃脱落。黄河流域棉区,打顶宜在7月20日前后进行,先打高后打低,分两批打完。摘边心宜在8月15日后进行。打顶后要及时抹去赘芽,摘除棉株下部发黄老叶,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使养分集中供应蕾铃生长。

  四、科学化控

  实施化控必须做到看天、看地、看苗科学运用,即蕾期宜轻,花期宜重,控制株型宜轻,防止疯长宜重,天气偏干宜轻,阴雨足墒宜重,掌握好多次少量的化控原则。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内一般进行四次化控为宜,现蕾期每亩用缩节铵1.5克防止疯长;初花期每亩用缩节铵2克防旺促转化;盛花期每亩用缩节铵2-3克抑制中部节间伸长;打顶后5-7天亩用缩节铵3克封顶封边心,可有效地防止棉株旺长,减少蕾铃脱落。

  五、及时防旱排涝

  棉花属于直根系作物,正常天气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浇水,但如遇伏旱,中午出现叶片萎蔫现象时,应及时浇水,确保棉株正常生长。花铃期是棉花的需水高峰期,也正好进入夏季的雨季,降水多,温度高,湿度大,也是棉花蕾铃脱落最严重的时期。因此,必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挖沟排水,防止蕾铃脱落。

  六、及时防治病虫害

  棉花进入花铃期以后,正是各种病害、虫害的混合危害期,必须及时防治,减轻危害,减少蕾铃脱落。同时注意,喷药时要选择下午进行,防止在上午授粉成铃高峰期因遇药水,造成花粉粒破裂败育而影响正常授粉。

  七、提倡喷施激素保花保蕾

  赤霉素是一种高效的植物生长刺激素。能促进植物细胞体积的增大,调节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在棉花上喷施赤霉素,能使更多的有机养分输向蕾铃,从而能减少脱落,提高成铃率。若与矮壮素混合喷洒,保铃效果更好。具体用法是:在花铃期用40%的赤霉素可溶性粒剂60000倍液与50%的矮壮素水剂30000倍液的混合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3-5次,每次每亩喷药水50公斤左右

缺磷肥 棉花缺磷表现为棉株生长缓慢、叶色暗绿缺乏光泽、茎秆细弱、根系生长缓慢、吸收能力差,易造成落花、落蕾、成桃少、吐絮晚等。可用磷酸二铵1公斤对水50公斤喷施。
  雨热同期对棉花的影响 因降水集中,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造成农业减产。在洪涝灾害大面积严重发生时,使棉花落花落蕾,伏桃减少。
  气象的影响 夏旱或夏涝,秋季低温、阴雨、寡照,7~8月连旱或连阴雨,则铃少、伏桃少、成熟差、脱落多、僵(烂)铃多。春季多阴雨,梅雨、汛期,秋雨期降水量超过正常需水量,而且光照不足,会引起蕾铃大量脱落或烂铃增加。夏季7~8月常出现伏旱,伏旱严重时持续时间长达1个月,影响棉花坐桃,易造成棉花减产。

一要加强管理,保证墒情,增加营养供给,二要减少病菌对蕾、花的侵害

棉花落蕾是棉花的一种生理现象,自我调节功能。落雷也是费力上不去的一种表现。所以说加强管理尤为必要,棉株健康生长就好,自然脱落就少。其次密度太大,也会发生脱落。可进行推株并拢。当然,病虫害等也会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