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用抗耐病品种 避免大范围种植同一感病品种。
二、 加强栽培管理措施
1、秋播前及时清除田边杂草。减少田间菌源、虫源数量。
2、适时晚播。减轻多种土传病害的发生程度或有效避开传毒昆虫传播丛矮病和黄矮病的盛期。
三、 大力推广药剂拌种或使用包衣种子
采取杀虫剂、杀菌剂合理混合拌种,可有效预防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等土传病害和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是小麦播种期间防治病虫害的有效途径。
1、杀菌剂拌种 可用2.5%咯菌腈(适乐时)种衣剂100毫升拌种100公斤或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份)拌种,搅拌均匀后堆闷4-6小时,晾干播种。
对于小麦全蚀病不论是否包衣种子,均应采取防治全蚀病的专用拌种剂进行拌种,可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200毫升兑水5公斤水,拌麦种100公斤,堆闷3-5小时,晾干播种。
2、杀虫剂拌种 每70克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克40%甲基异柳磷乳油兑水1.5-2公斤稀释成母液,均匀拌种20-25公斤(二亩地的种子量),堆闷3-4小时,待吸收晾干后播种,能有效防治蛴螬、金针虫、蝼蛄和灰飞虱、蚜虫,预防丛矮病和黄矮病。注意不要在地面拌种,拌种后不可暴晒,以免降低药效。还可用无蚜害拌种。
对于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5%的毒死蜱颗粒剂随施化肥均匀撒入田中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
拌种时注意事项 :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再拌粉剂。拌后的种子一般不宜久放,要随拌随用。
四、化学除草
杂草秋治不仅用药量小、成本低、效果好,而且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飘移药害的发生,因此需大力推广麦田杂草秋治。防治方法:
1、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施用3.6%甲基碘磺隆钠盐·甲基二磺隆水分散粒剂(阔世玛)20~25克+助剂伴宝80~100毫升,对水30公斤混合均匀喷雾;对看麦娘、野燕麦发生较重的田块,可使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亩用5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2、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以播娘蒿、荠菜、麦瓶草等为主的地块亩用10%苯磺隆等麦田除草剂对水30公斤均匀喷施;以麦家公、猪殃殃为主的麦田,亩用40%唑酮草酯(快灭灵) 4~5克+苄嘧磺隆(麦佬)30~40克,也可用40%唑酮草酯(快灭灵)2克+10%苯磺隆8克,对水30公斤混合均匀喷雾。
3、对于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发麦田,采用上述两种药剂混配防治。
注意事项:
1、严格按推荐的使用范围、计量、时期和方法喷施。喷施时应恒速行驶、均匀喷雾,尽量使田间用药量均匀一致,严禁"草多处多喷"、重喷或漏喷;
2、阔世玛使用前后2天内不可大水漫灌,以避免药害;
3、原则上在冬小麦苗后3~6叶期间,禾本科杂草2~4叶期、阔叶杂草2~5叶期、2个分蘖前、基本刚出齐苗,田间不泥泞积水,晴天日(白天最高气温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不低于4℃时施用。
除草剂的配制和使用技术:配药时要先用少量水配成母液,再按稀释倍数加水,充分搅拌后均匀喷雾。
五、苗期病虫害防治
传毒昆虫灰飞虱的防治是秋苗期的防治重点,小麦出苗期要注意防治麦田周边杂草中的灰飞虱等传毒昆虫。
喷施保护带防治灰飞虱预防病毒病:小麦出土后,立即喷施有机磷或菊酯类,小块麦田特别是靠近闲地、棉田的地块要全田喷施,大面积连片麦田在田边地头喷5-10米的保护带。
上一篇: 怎样确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业务?
下一篇: 茭白的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