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选好地,早改土培肥"。紫花苜蓿适宜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含钙量丰富的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或壤土上生长,且对磷钾肥和钙需要量较大。而闽北的土壤为红壤酸性土壤,ph值为5~6,普遍偏酸和缺钾、磷。因此,需要施用石灰降低酸性、补充钙素,增施有机肥补充磷、钾。而石灰对土壤反应较慢,需要早施。因此,在播种前3~5个月就应选好地,亩施100~150kg生石灰,1000~2000kg有机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1、精细整地关。苜蓿种子小,如不精细整地,使畦面平整,很难保证播种深浅一致,这将直接影响到全苗、壮苗关。因此在土壤墒情、翻耕的质量、畦面的平整上都要认真把握。做到土壤干湿适宜,手握成团,落地能散,上松下实,畦面平整,使播种深度保持一致,以利播种和全苗。
2、防除杂草关。苜蓿幼苗细弱,苗期地上部生长缓慢,最易受杂草为害,要特别注意清除杂草。这也是苜蓿能否建植成功的关键。尤其是春播苜蓿地,杂草生长旺,必需认真防除,才能确保全苗。一般可采取播种前7~10天用草甘磷喷施一次,防除恶性杂草。或播种后及时中耕除草。如禾本科杂草较多,可在杂草3~4叶期选用10.8%高效盖草能喷施;如阔叶杂草较多,可选用5%普施特喷施除草。据调查,在禾本科杂草较多的旱地,苗期采用高效盖草能防除杂草,防效达85%以上,基本可以控制苗期杂草危害。
3、水分管理关。紫花苜蓿是耐旱怕涝但耗水量较多的作物,要获得高产,就必须选择排灌方便的土地,做到涝时能排,旱时可灌。闽北又是个多雨地区,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春夏雨水集中,如遭遇暴雨,排水不畅,易发生积水,将导致苜蓿死亡。夏秋遇高温干旱,则需及时灌溉。
4、病虫防治关。紫花苜蓿在闽北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可用百菌清、多菌灵或代森锰锌等药剂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潜叶蝇、斜纹夜蛾等,可用抗蚜威、敌百虫、天王星等药剂防治。如植株高度在40cm以上,发生病虫害时,也可暂不施药,采取提前收获的方法,减轻病虫基数,再视病虫发生程度,适时、适量施药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 玉米瘤黑粉病防治技术要点?
下一篇: 防风如何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