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虫白天活动,喜在芝麻、南瓜、棉花、千日红等植物上吸食花蜜,故可根据这些植物上的成虫数量预测稻苞虫下代幼虫发生程度。
2、卵散产,在水稻上以叶背近中脉处为多;在叶色浓绿、生长茂盛的分蘖期稻田里产卵量大。幼虫共五龄。
3、一、二龄在靠近叶尖的边缘咬一缺刻,再吐丝将叶缘卷成小苞,自三龄起所缀叶片增多,一般为2~8张叶片缀成一苞。一头可吃去10多片稻叶,4龄后食量大增,取食量为一生的93%以上,故应在3龄盛期前防治。老熟幼虫在苞内化蛹,蛹苞两端紧密,呈纺锤形。
4、该虫为间歇性猖獗的害虫,其大发生的气候条件是适温24~30℃,相对湿度75%以上。在6、7月份,雨量和雨日数多,尤其是“时晴时雨,吹东南风、下白昼雨”可作为大发生的预兆;高温干燥天气则不利其发生。在山区或水稻与芝麻、棉花等作物交替种植的地区,蜜源充裕,稻苞虫发生严重。在卵期,寄生蜂作用大,重要的有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等;幼虫期重要天敌有螟蛉绒茧蜂、螟蛉瘦姬蜂等。
1~2龄幼虫多在水稻叶尖或叶缘处吐丝,将稻叶卷折成苞躲藏其中,晚间外出取食稻叶。3龄以后,食量增大,能把几片水稻叶片用丝粘连成圆筒形的苞,故称“稻苞虫”或稻弄蝶。粘结的苞,影响水稻抽穗结实。5龄幼虫的体侧有白色分泌物。在北方1年可发生2~3代,在南方1年可发生8代。也为害竹、大麦、玉米、高粱、等;也食芦苇、稗草等叶片。
上一篇: 成年健康公猪每日可配种几次?
下一篇: 豇豆锈病识别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