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品种来确定
1、分枝型芝麻品种所占空间一般大于单秆型品种。分枝型品种中又可有多分枝和普通分枝、分枝紧凑和分枝松散习性等差别。一般生
长期长的品种多为多分枝和分枝松散习性的品种,这类品种,种植密度较小;而普通分枝和分枝紧凑的品种,种植密度较大。
2、单秆型芝麻品种中,有耐水肥的丰产性品种,它株型高大,多为中、晚熟品种;有耐瘠而适应性广的品种,它的株型较矮小,成熟
期较早。丰产性品种密度宜稍小,早熟性品种密度宜稍大。
二、按气候条件为确定
1、东北地区:该区芝麻生育期较短,适应性品种多为株型较矮的中、早熟品种,种植密度较大;该区的南部,气温较高,有效生长期
较长,种植密度可稍稀。
2、华北地区:华北一熟制地区,有效生长期较长,密度稍稀。华北二熟制地区,芝麻于夏收作物后种植,芝麻生育期较短,生育后期
气温较低,宜种早熟品种,密度宜稍大。
3、江淮地区:该区是我国芝麻主产区,芝麻适宜生长期较长,生长期气温适宜,雨量充沛。所以芝麻种植密度与该地区农业多熟制茬
口的早晚和土壤肥力相关,一般是早茬口密度稍小,晚茬口密度稍大。在受天气影响时,延迟播种也应加大密度。
4、江南地区:该区芝麻种在早春播作物之后,适宜生长期短,生长后期气温偏低,生长较矮小,相适应的品种多为较矮的单秆型品种
或分枝少、成熟早的品种。所以宜采用较大的种植密度。
三、按土壤条件来确定
各地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差别较大,芝麻种植密度与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相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密植的增产潜力。一般土壤肥力较高,
计划施肥较多的地区,芝麻的种植密度宜稀些;而地瘦和施肥水平较低的地区,芝麻的种植密度宜密些。
四、按种植季节来确定
1、春芝麻:东北地区适宜密度范围为:单秆型品种每亩1.2~1.5万株;分枝型品种0.7~0.9万株。华北地区春芝麻的适宜密度范围为:
单秆型品种0.8~1万株/亩,分枝型为0.6万株左右。
2、夏芝麻:江淮一带芝麻生长季较长,株型高大。湖北境内江河湖泊沿岸的土地,土壤肥沃。这些地区的适宜密度范围:单秆型品种
一般为每亩0.8~1万株,分枝型品种为0.6~0.8万株。华北地区的夏芝麻的适宜密度为:单秆型品种1~1.2万株,分枝型品种0.6~0.8万株。
3、秋芝麻:秋芝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由于播种晚,种植密度较大,一般单秆型品种为每亩1.8~2万株;分枝型品种为1~1.5万株。
五、按种植方式来确定
1、等行距种植:这种方式是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相等,行距大于株距。通常行距为33~50厘米,根据密度来调整株距。
2、宽窄行种植:采用大小行相间种植,对于密度较高的地方,是一种调节田间通风透光的种植方式。
3、撒播匀植:撤播芝麻的行株距不等,无明显行向,间苗、定苗难以准确掌握,不易保证计划密度,往往偏稀,而且不便于精细管
理。
4、等距穴植:行与行间和穴距间距离基本相等,长江以南秋芝麻区采用较广。
上一篇: 蔬菜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有何特点?
下一篇: 水培养殖仙客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