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黄蚜和瘤蚜防治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 瘤蚜又名卷叶蚜虫,黄蚜又名绣线菊蚜,分布很广。苹果叶片和嫩梢受害重。苹果瘤蚜发生期较早,通常仅危害局部新梢,被害叶由两侧向背面纵卷,有时卷成绳状,叶片皱缩,瘤蚜在卷叶内危害,叶外表看不到瘤蚜,被害叶逐渐干枯。绣线菊蚜发生期稍晚,全树的新梢均可受害,被害叶由尖端向背面横卷或横卷不明显,叶外表可见到大量虫体。
- 形态特征
- 两种蚜虫都有有翅蚜和无翅蚜。苹果瘤蚜的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1.5毫米,暗绿色,头部额瘤明显;有翅胎生雌蚜的头、胸部均为黑色,腹部暗绿色;头部额瘤明显。若虫体小,淡绿色,体形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卵椭圆形,长约0.6毫米,漆黑色。绣线菊蚜体长约1.5毫米,黄色或黄绿色;头部额瘤不明显;有翅胎生雌蚜黄褐色,头和胸部黑色;额瘤不明显。若虫体色鲜黄,触角、复眼、足和腹管均为黑色。卵椭圆形,长约0.5毫米,漆黑色有光泽。
- 生活史及习性
- 两种蚜虫一年均发生10余代,以卵在芽旁和芽腋处越冬,少数在芽鳞或短果枝的皱痕处越冬。萌芽期,越冬卵开始孵化。初孵若虫先集中在芽露绿部位取食危害。苹果展叶后即爬到小叶上危害。蚜虫逐渐发育成熟,开始进行孤雌生殖,虫口密度增大。受苹果瘤蚜为害的树,于5月中旬即出现被害梢。此后,在被害叶内出现有翅蚜,到6月下旬有翅蚜开始向其他植物上迁飞。7月份以后,苹果园即无瘤蚜危害,蚜虫在其他植物上繁殖越夏。到10月份又产生有翅蚜飞向果园,在果树上交尾产卵,以卵越冬。绣线菊蚜危害的树,5月下旬出现被害梢,危害盛期在6~7月份,此时被害梢明显增多。在虫口密度大的情况下,蚜群内产生有翅蚜,在果园内迁飞传播。到7月下旬,产生大量有翅蚜迁飞到杂草上危害,以孤雌胎生方式进行繁殖,进入10月份又产生有翅蚜飞往果园,交尾产卵,以卵越冬。
- 防治方法
- ①生物防治。在夏季,蚜虫的天敌很多,主要有瓢虫、草蛉和食蚜蝇等,其中瓢虫是其主要捕食类群,尤其是在我国中南部地区,麦收后麦田的瓢虫大多转移到果园,成为抑制蚜虫发生的主要因素,此时应减少果园喷药,以保护这些天敌。
- ②药剂防治。重点抓好蚜虫越冬卵孵化期的防治。两种蚜虫的卵越冬部位和孵化时期近似,在若虫孵化期喷药,可兼治两种蚜虫。喷药时期在苹果萌芽至展叶期。常用药剂有50%抗蚜威可湿粉800~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粉5000倍液。如果喷药质量好,喷药1次即能控制苹果瘤蚜危害。对于绣线菊蚜,须根据其在果树生长期的发生情况,适当增加喷药次数,但增喷次数不宜太多,以免过多地杀伤天敌。重点应抓好幼树的蚜虫防治。常用药剂有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