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水稻

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要积极落实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确保药品管控效果的最优化,农药主要是呋喃丹颗粒剂、吡蚜酮以及吡虫啉等,浓度为30%,烯啶虫胺、噻虫嗪等应用范围也较多。也可选用下面其中2种杀虫剂(叶蝉散乳油、吡虫啉、真功夫、阿维菌素、氯氰菊脂或敌百虫等)加杀菌剂叶枯宁(或叶青双)+爱苗(或井岗霉素、宁南霉素、毒氟、阿泰灵)喷施。

  在晴天上午或下午喷施禾苗,每隔5-8天喷一次,连续2-3次。这样还同时防治水稻细条病、稻瘟病、纹枯病、卷叶虫、三化螟等。

  已感染瘤矮病(或黄化病)的植株无法治疗,但可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同时增施速效肥,促进新根生长,封行够苗应及时实施露晒田,增强植株抗病力,发挥健株来补偿产量。因此,在做好杀虫杀菌的同时要每亩施5公斤硫酸钾+2.5公斤尿素或高氮复合肥(如24:7:19≥50%彩虹测土配方水稻肥)7.5-10公斤。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关注用药安全管理项目,减少复混用药和交替用药,方法和管理机制也要符合标准,升级农药管理效果就能从根本上规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