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如何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棉花

如何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在棉花生产中为害极大、毁灭性强,一旦发生,苗期引起大量死苗,成株期蕾铃大量脱落、植株枯死,损失严重。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都是系统侵染的维管束病害,其防治方法基本相同,应以预防为主,进行统合防治。其防治措施如下:?xml:namespace>

  1、加强种子检疫。严禁从病区调入棉种、棉籽饼和棉籽壳。

  2、选用抗病品种。在棉花生产中,选用抗病品种,提高植株抗病性,控制病害发生。

  3、实行轮作倒茬。对重病田实行轮作换茬,可与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轮作35年。

  4、进行种子处理。好棉花播种前的药剂浸、拌种工作,消灭种子上的菌源,或选用包衣棉种。

  5、加强田间管理。勤中耕,深中耕,提高地温,降低土壤湿度。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6、搞好现蕾前的预防工作。棉花现蕾期是棉花枯、黄萎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期,可在棉株显症之前喷洒磷酸二氢钾、黄腐酸盐、绿风95等营养剂,提高棉株抗病性,减轻病害的发生。

  7、做好发病后的补救工作。①田间发现零星病株后,应立即拔除集中烧毁,并对病穴及其周围进行消毒。②严重地块可采用喷雾与灌根相结合的方法。用3%广枯灵水剂300500倍液、或用12.5%治萎灵200250倍液,加磷酸二氢钾、绿风95进行喷雾,5—7天喷1次,连喷3—4次。灌根,每株用药液50100ml,可减轻危害,控制病害蔓延。未发病地块,应喷洒黄腐酸有机肥或绿风95、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提高棉株抗病力,减少发病,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防治措施如下。 (1)种植抗病品种我国目前推广的品种大多数为抗枯萎耐黄萎病品种。近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双抗品种有中植棉2号、邯5158、冀杂1号,抗枯萎耐黄萎品种有中41、中49、中51、鲁棉研28、鲁棉研29、冀棉958、邯棉802等。 (2)实行轮作倒茬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轮作,尤以水旱轮作最好。如:与水稻轮作1年以上,再种3年棉花,或与玉米、小麦轮作2年,再种棉花。 (3)加强棉田管理清洁棉田,及时清沟排水,降低棉田湿度,使其不利病菌孳生和侵染;增施有机肥,重施底肥,后期增施钾肥,增强棉株抗病力。 (4)化学预防出现零星病株,可用50%棉隆可湿性粉剂对水浇灌渗透;5月下旬,每7~10天喷施叶面抗病诱导剂,如威棉1号、99植保、活力素等300~500倍液,连续4次;8月中旬以后,继续喷施2~3遍;9月10日左右,与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等一同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