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灰霉病又叫腐烂病,在我国各草莓栽培地区时常发生,是当前草莓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草莓灰霉病主要侵染果实、花柄和叶柄,以果实为重,对草莓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果实发病多从花瓣侵入,从果柄近萼处开始。最初果实背面萼片掌部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红晕,后红晕渐渐明显,面积不断扩大至萼片掌部的三分之一到全部,病斑中心呈水渍状,直到整个果实变褐腐烂,密生一层灰色霉状物。发生此病需要适温高湿条件,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大于90%有利于该病流行。因此,在高肥水、栽培过密、湿度大、茎叶繁茂的地块,通风透光不良的大棚环境有利于草莓灰霉病的发生。
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勿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避免大水漫溉,雨后及时排水。
2、大棚要做好通风,降低田间湿度。晴天太阳出来即应开棚通风。
3、清除菌源。及时清除病株、病叶、病果。
4、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在花序显露至花末期可选用50%烟霉胺(凯泽) 1200倍、或35%腐霉利800倍、或40%嘧霉胺(灰利脱)1000倍均匀喷雾,药剂应交替使用,每隔10-15天防治一次(病情严重时7天左右一次),连续2-3次。花期喷药应避开草莓花授粉时间,晴天可在上午10时前进行;阴雨天空气湿度高时,最好选用10%腐霉利200克/亩进行熏蒸防治。
灰霉病是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由真菌引起,发生普遍,在叶、花、果柄、果实上均可发病。草莓叶片受害时,病部产生褐色或暗褐色水渍状病斑,在高温条件下,叶背出现乳白色绒毛菌丝团;被害果柄呈紫色,干燥后细缩,果实被害后,初出现油渍状淡褐色小斑点,后斑点逐渐扩大,上面生着灰色霉状物,全果变软,导致果实脱落。为提高草莓的品质和产量,其防治方法如下:1、选用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栽植不要过密,以利通风透光。2、加强清园,及时摘除老枝黄叶及染病花序、病果。3、合理轮作。可减少灰霉病的发生,轮作时不可与黄瓜、番茄轮作,可与禾本科植物进行轮作。4、增施有机肥,适施氮、磷、钾,控制氮肥施用量以防徒长。5、在现蕾到开花期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扑海因500倍~700倍液等喷雾,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上一篇: 犊牛坏死性喉炎的临床症状?
下一篇: 如何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