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采纳】大棚种植秋椒能延迟到元旦和春节上市。现将其田管技巧要点简述如下。
温度调节。一是缓苗期。通常为9月下旬,栽后5天―7天密闭大棚增温促苗活棵,棚内日温维持在30℃―35℃、夜间13℃以上;二是结果前。缓苗后应恰当通风,使棚温维持在28℃―30℃,高于30℃应放风降温、低于25℃时停滞通风;三是结果期。10月上旬以后,当夜温降到10℃以下时应在棚内加盖小拱棚;11月中旬后,为避免冻害,夜间应在小拱棚上加盖草苫保温,使夜温不低于15℃,白天通常维持20℃―25℃的适温;四是寒冬期。通常在12月中旬落伍入严寒冬季,应闭棚保温,草苫要晚揭早盖,使小拱棚内温度白天维持在22℃―27℃、夜间在13℃以上。
调肥控水。开花期应进行3次―4次中耕松土培根,中耕深度6cm、培土总高度12cm,并少浇水或不浇水;在门椒和对椒采收后,分别浇一次水和施一次肥料,每亩每次施硫酸氨15kg+过磷酸钙15kg+生物钾肥150ml(或草木灰60kg),在株间打洞深施或穴施效果好;在四门斗、八面丰姿收后和满天星期,应浇水施肥4次,每次施肥量要逐步增长,通常第一次施三元复合肥(氮、磷、钾三因素比例为15:15:15)10kg;第二、第三次分别为15kg;第四次施不超过20kg。
植株调整。门椒坐住后,其以下的侧枝应及时打去和抹掉,并应经常摘除植株下部的病叶和老叶;在四门斗采收后,为防植株倒伏,便于通风透光及田间操作,应搭架固定;开春后,若更新复壮植株,应将四门斗以上的枝条留2个节剪去,同时加强追肥浇水,促新枝生长发育及开花坐果。
防落花落果温度较低或温度变幅较大会引起秋延迟辣椒落花落果;应于开花前后的晴天上午10时前,用30PPM辣椒灵或西红柿灵喷花。
防病治虫。大棚秋椒主要病害为疫病、灰霉病、病毒病等,可分别用50%扑海因1000倍液、50%速克灵1500倍液、20%植病灵Ⅱ800倍液,于活棵后每隔10天―15天,交替喷雾防治4次―6次;虫害主为茶黄螨和蚜虫等,可分别用三氯杀螨醇、敌杀死等800倍―1000倍液防治。
适时采收。当外界气温过低、大棚内辣椒不能延续生长时,应及时采收,免得果实受冻,产生裂果或浆果等;也可依据市场行情,于元旦或春节前后分批上市或一次性收获供给节日市场
大棚辣椒可以通过保护设施使辣椒生产延迟到深秋冷凉季节,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此种栽培方式前期需要高温高湿,中后期则需温度较低,降低辣椒的生长速度。在此期间要特别注意大棚温度的控制以及水肥管理. 1、大棚辣椒的水肥管理。在辣椒定植前应每亩用金宝贝微生物菌肥1~2公斤,与农家肥、化肥或细土混匀后施足底肥。定植后第三天浇缓苗水,随后培土封沟,促进辣椒根系生长。此时水肥不易过多,否则容易引起植株徒长。当第一层果实达到直径2~3厘米大小时,植株茎叶和花果同时生长,要及时浇水和追施金宝贝微生物菌肥,施肥后应及时中耕。
盛果期辣椒植株生长高大,生长和结果同时进行。为防止植株早衰,要及时采收下层果实(门椒和对椒)并要加强浇水,每亩用金宝贝微生物菌肥1~2公斤稀释3~4倍与尿素等化肥交替使用,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植株继续生长和开花坐果。
结果后期则要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辣椒多结果,增加产量。追施金宝贝微生物菌肥可与浇水交替进行,浇1次清水后,再结合浇水追施菌肥1次,每亩施金宝贝微生物菌肥1~2公斤,每隔7~8天浇水1次。
2、大棚辣椒的温度控制。当棚外气温还高于15℃时,昼夜尽可放风,通风掌握的越好,辣椒棵越壮,落花、落果现象越少。若夜间棚外气温降至15℃以下时,辣椒生长缓慢,果实膨大也缓慢,夜间应当把棚膜和棚门盖严,只能在白天气温高时进行放风,使棚温保持在20℃~25℃,以利于果实的膨大。在夜间外界最低气温降至接近0℃之前,应适时使用金宝贝大棚升温剂,堆放发酵秸秆进行防寒保温。使用金宝贝大棚升温剂不仅可提高地下20厘米地温4~6度,还能通过发酵秸秆迅速补充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并且提升辣椒的防病抗病能力,降低七成以上农药用量。金宝贝大棚升温剂的使用,减少了寒冷时节开棚通风次数,有效降低了深秋辣椒遭冻害的可能。
在辣椒不同生长时期适当施用金宝贝微生物菌肥,适量适时浇水,并根据外界温度调整大棚温度结合使用金宝贝大棚升温剂有效补充二氧化碳,是获得秋季大棚辣椒的高产有效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