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其他

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供给侧”在经济学领域虽然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但一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我在2013年和同道者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对经济学界对“供给侧”的认知变化感触颇深。

在过去的需求管理理论中,掌握好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这“三驾马车”就认为可处理好经济运行的动力问题。金融危机冲击下,在一线承担决策责任的一些领袖人物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没有经济学家稍微清晰一点地对我们做出预警?这个反思中,首先要看到已有经济学理论的不足,应比较直率地指出:主流经济学的认知框架其实是不对称的。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存在着一种共同失误,他们在理论框架里假设了供给环境,然后更为强调的只是需求端、需求侧的深入分析和在这方面形成的政策主张,他们都存在着忽视供给端和供给侧的共同问题。

仅将“三驾马车”放在需求侧看待,这一认识并不完整。比如,仅从需求侧看消费,就带有过强的静态特征,许多新消费动力的产生并非因为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而恰恰是对消费的供给发生了变化。比如以手机产品为例,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前,是完全没有这一块消费需求存在的。在这种新兴产品投放市场后,直接的表现就是供给侧变化使需求侧产生了相应增量,这仅从需求侧无法观察到。

在经济学中,供给与需求是同时存在的一对关系。总体而言,需求管理是总量管理,侧重于在反周期概念下,各个年度短期视野内调节经济生活中银根的松和紧、施行总量的刺激或收缩。供给管理更多地着眼于中长期和全局的发展后劲,考虑不同角度的结构优化,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调匹配等,而且需要引入制度供给问题,把物质生产力要素与人际生产关系变革打通来寻求优化方案,显然,供给管理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需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