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春季雏鹅的饲养要求?

春季雏鹅的饲养要求?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鹅舍空置:鹅舍清洗、消毒完毕后到进鹅前空舍时间至少2周,关闭并密封鹅舍,防止野鸟和鼠类进入。
  2、雏鹅的选择:雏鹅应由无小鹅瘟、禽流感、鹅副黏病毒病和垂直感染的细菌性疫病的规模种鹅场(户)提供的经过产地检疫的健康雏鹅。同一栋鹅舍饲养群体或全场的所有鹅只在同一段时期内应来源于同一种鹅场(户)。不得从禽病疫区引进雏鹅。
  3、合理分群:根据出雏时的强弱大小进行分群饲养,对弱小雏鹅进行合理补料。
  4、雏鹅出生后24h左右第一次饮水。确保饮水器不漏水,防止垫料和饲料霉变。
  5、温度:鹅舍温度超过32℃,雏鹅即精神不振,少食,喝水多,体热散发受阻,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诱发疾病。长期高温还可引起雏鹅大批死亡。育雏鹅的温度要求适宜而均衡:0~7日龄的雏鹅要求舍温在28-30℃左右,而后随其日龄的增加结合天气气温变化,每周下降2-4℃,30日龄雏鹅对温度变化有一定适应能力,可恒定在15-25℃左右。

  6、湿度:雏鹅适宜湿度为50-75%。
  7、谨防雏鹅饥饿或缺水:雏鹅的新陈代谢日益旺盛,但雏鹅的胃肠容积小,所以要求饲料量充足、品质好、易消化饲料。
  8、谨防有害气体对雏鹅的危害:雏鹅对育雏室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当环境中有害气体超标时,雏鹅就会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羽毛松乱无光泽等症状。

9、谨防雏鹅药物中毒:不少养殖户有不用药物不放心,用量少了不治病的错误认识,造成雏鹅滥用药物中毒死亡在养鹅过程中很常见。
  10、谨防挤压和鼠害:育雏室保温条件不好、雏鹅突受惊吓、雏鹅在装运过程中遭受颠簸、不定时喂料饮水、饲养密度过大等常会引起雏鹅挤压致死。鼠害对3周龄内的雏鹅影响最大,不仅会引起雏鹅死伤,还会传染疾病,危害其他畜禽,必须严加防范。重点要堵塞育雏室的鼠洞,注意门窗严实,严防老鼠进入。
  11、鹅场(户)废弃物处理:主要包括鹅粪(尿)、垫料、病死鹅和孵化厂废弃物(蛋壳、死胚等)、过期兽药、残余疫苗和疫苗瓶等。鹅场(户)废弃物处理方法:使用垫料的饲养场,采取鹅出栏后一次性清理垫料,饲养过程中垫料潮湿、污染后要及时清出、更换,网上饲养时应及时清理粪便。运动场上的粪便也要每日清除,清出的垫料和粪便在固定地点进行堆放,充分发酵处理。病死鹅和孵化厂废弃物(蛋壳、死胚等)、过期兽药、残余疫苗和疫苗瓶等应焚烧或深埋处理。 
  12、适时免疫接种:鹅场(户)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
  13、疫病控制和扑灭:鹅场(户)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发生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等疫病时,应对鹅群实施清群净化和治疗措施;确诊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鹅场(户)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鹅群实施严格的封锁、隔离、扑杀措施;全场进行彻底的洗场消毒。
  14、应制定合理的鹅舍消毒程序和制度,并认真执行;每批鹅出栏后应实施清理粪便、废弃物、清洗、熏蒸消毒、喷雾消毒、空舍等措施。
  15、适时驱虫育肥上市前2周左右,视鹅的体况决定是否驱虫一次。驱虫药物可使用丙硫咪唑、伊维菌素、吡喹酮等。           
  16、鹅饲养应坚持“全进全出”原则。即全群雏鹅同时进场,同期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