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番茄颜色的浓淡是由其内部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所以说番茄上色不好,首先是品种的原因,例如189,是当前公认的上色好的大红番茄品种。
2.光照:番茄不上色,光照也有着很大的关系,首先是番茄的种植密度,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就会造成植株间的相互遮阳,使果实得不到充足的光照,从而造成番茄上色不佳。再次是棚膜的透光率,此点在冬季尤为重要,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有两点:一是选择透光率好的棚膜;二是经常擦拭棚膜。
3.施肥:在生长阶段,光照、温度、水分都处于较为适宜的条件,番茄上色不佳,与施肥不平衡有很大的关系。可以用pH试纸测一下土壤的酸碱度,在pH大于6.5的时候,特别是大于7的时候,土壤中必然会缺乏微量元素。可每亩随水冲施硼砂1-1.5千克、硫酸锌2.5-3千克、硫酸亚铁3-3.5千克、硫酸锰2.5-3千克、硫酸镁5千克(每年每亩按此方法只能施用一次)。也可叶面喷施含有硼、锌、铁、锰、镁等元素的微肥、通常每25-35克微肥对水15千克,每5-7天喷一次(如果是单独喷施硼砂或硼酸,浓度应控制在3000-6000倍液)。最好是在晴天的傍晚喷施,重点喷施番茄叶片的背面,尽量保持叶片湿润,延长叶片吸收时间,必要的时候可以混加杀虫杀菌剂,以同时防治各种病虫害。
4.温度:在温度达到24℃时,茄红素可以大量生成,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植株的光合速率降低,会影响到茄红素的积累。所以温度很高的时候也会造成番茄上色不佳。因此,棚内温度保持在24℃,是番茄上色的较佳温度。
1、保持适宜的温度。西红柿着色的好坏取决于果实内茄红素的产生与否,实践证明,气温在23-28℃时,易形成番茄红素,促使果实转色。若白天气温降到13-14℃或高于32℃时,番茄红素产生受阻。因此西红柿转色期控制棚温白天在24℃左右,昼夜温差不大于12℃。
2、保留适量的叶片。西红柿中后期菜农经常疏除过多的叶片,有利于果实着色,但疏叶应注意有一个度,一定要保留适量的叶片。转色期疏叶应疏除的是病叶和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以及果实周围遮光的几片叶,其他叶片尽量不要疏除。对于处在转色期的最后一批西红柿,至少也要保留7-8片叶,有些菜农只留几片顶叶的做法是很不正确的,那样不仅不利于西红柿着色,相反还能影响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中应注意纠正。
3、合理使用肥水。施用腐植酸类的肥料或生物肥或甲壳丰等,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注意氮、磷、钾的比例要协调,要注意增施高钾肥料如挪威海德鲁高钾肥料、美国螯合生态复合肥及其他硫酸钾或硝酸钾肥料等,减少高氮肥料尤其是二铵等的施用量。钾肥能促进着色,也促进果实膨大,但钾肥施入土壤后被蔬菜吸收利用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需在转色期提前使用,才能促进果实的转色。正确的做法是:钾肥应采用基肥或结果初期冲施,在果实变红后才追施钾肥不会起到好的效果。在浇水上要小水勤浇,土壤不宜过分干燥,以见干见湿为宜。在果实膨大期,一般7-10天浇一次,水量要均匀。
4、采前药剂催红
尤其是进入数九寒冬天气以后,西红柿因温度达不到茄红素生成的要求,迟迟不能转红,采摘前进行药剂催红是促使西红柿提前上市的有效措施。
(1)乙烯利 在实际催红过程中,往往由于处理不当而抑制植株的生长,有的还出现了药害。因此,使用药剂催红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催红不宜过早。一般在果实充分长大时催红效果最好。若果实还处在青熟期,未充分长大,急于催红易出现着色不均的僵果现象。
②药剂的浓度不宜过高。西红柿催红大多使用40%乙烯利,每50毫升乙烯利加水4公斤,混合均匀后使用。如药液浓度过高,会伤害植株基部叶片,使叶片发黄,产生明显的药害症状。
③每次每株催红果实的数量不宜太多。单株催红的果实一般以每次1~2个为好。因为单株一次催红果实太多,植株受药量过大时易产生药害。
④药液不宜沾染叶片。如果药液沾染叶片,就会导致叶片发黄凋落。催红的具体做法是:用小块海绵浸蘸药液,涂抹果实的表面;也可戴上棉纱手套浸蘸药液,涂抹果实表面即可。
(2)番茄一点红 是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联合研制开发的新一代番茄专用营养催熟剂,本品的主要成分为花青素、果青素、氨基酸,使用本品后果实从内向外红,转色快,正常3-7天内就可以成熟,本品用法灵活,使用方便、省工、省时,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提早上市,番茄耐储存运输,提高经济效益。使用方法:一是必须在果实进入白熟期时使用;二是直接用毛笔蘸原液点果柄一圈1到1.5厘米,防止原液滴在果实上。
(3)番茄一喷红 本品是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联合研制的一种新型纯天然内源激动催红剂,又特别添加了花青素、蛋白活性酶、多种微量元素和进口助剂,具有超强的内吸传导,促进植物体内乙烯成份迅速增加,促进果实快速均匀着色,喷施后3-7天番茄即可成熟,果面光洁。增强直观美感,真正达到快速亮果催红的目的。使用方法: 将本品一支兑水15公斤,均匀喷洒果面。
上一篇: 水稻晒田具有什么意义?
下一篇: 清塘对防病有什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