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症状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本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破坏法氏囊和淋巴组织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排白色稀粪,法氏囊肿大,浆膜下有胶冻样水肿液。
病毒主要侵害2~15周龄的雏鸡和育成鸡,病的高峰在3~6周龄,2周龄以下的雏鸡对病毒有抵抗力。本病不仅使一些雏鸡死亡,而且病愈的鸡生长缓慢,使免疫接种失灵,增加对雏鸡新城疫等许多疾病的易感性。
临床表现:健康鸡群突然发病,病势严重,2~3天内可使60%—70%的鸡发病,精神高度萎靡,缩头,闭眼,伏地昏睡,颈部羽毛竖起,全群采食量大减,饮水增多,排白色水样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沾有粪便,有少数病鸡啄自己的肛门,也有的鸡头、颈、身躯有震颤现象。一般发病后的第三天开始死亡,7~8天停止死亡,而且症状迅速消失。病鸡最有特征性的病变在法氏囊,发病后2~4天,法氏囊的体积增大l~2倍,在囊的外面有淡黄色胶样渗出物。严重的病例,法氏囊大量出血,外观呈紫黑色。切开法氏囊,囊内黏膜水肿、充血、出血、坏死。囊内有奶油样渗出物,渗出物水分被吸收而嵌入法氏囊皱褶当中,剥离下来,形如宝塔糖。发病后5天,法氏囊开始萎缩。胸腿肌肉有片状出血斑,腺胃与肌胃的交界处有带状出血。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做好预防工作。
目前,普遍采用传染性法氏囊炎弱毒苗D78,可采用饮水、滴鼻、点眼等方法,一般采用饮水免疫。其免疫程序为:①无母源抗体(产蛋鸡未免疫接种或未发现此病),雏鸡在5~7日龄首次接种,5周龄后作第二次接种;②有母源抗体(产蛋鸡进行免疫或患过此病)的雏鸡在14~21日龄首次接种,5周龄后作第二次接种。
鸡发病时,可用抗传染性法氏囊炎血清或卵黄进行治疗,每只鸡肌肉注射0.5~1毫升,注射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