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确预报、适期用药
稻纵卷叶螟是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受气候的影响较大,在迁入地搞中长期预报的难度很大,也不准确,所以首先应监测好灯下成虫的迁入期和迁入量与田间查虫、查卵相结合;其次是田间系统调查与宏观调查相结合,准确掌握虫情的发生动态,才能掌握该地区的发生情况,做出短期预报,指导农户用药。可选3—5块长势好的稻田、每块对角5点取样,用1m长的竹竿每天早晨到田间轻拨稻株,记录当天见到的稻纵卷叶螟成虫数,并推算出每亩蛾量,当田间蛾量突然大量增多时说明迁入高峰期7—10天即为卵孵化期,也是用药时期,这个时间用药效果最好。
2、用有效药剂,提高防治效果
稻纵卷叶螟的迁飞虽然有明显的高峰日,但并不完全整齐,一般捕捉到的只是高峰期,约占迁飞总量的70%-85%,总是有一部分晚迁入的虫子不在防治适期之内,所以在药剂的选择上就应考虑速效与迟效的相结合才能提高防效。一是当稻纵卷叶螟中等偏轻发生时,可以在卵孵高峰期1-2龄幼虫期用药,品种以毒死蜱、杀虫单、阿维菌素等药剂单用或复配使用;二是当稻纵卷叶螟重发生,就要使用防治效果更好、药效时间长的药剂,如阿维菌素、甲维盐等,这些药剂死虫高峰一般在48小时以后,不但可以杀死大龄虫,而且药效时间长;三是如果错过了防治适期,就应选择触杀性强、渗透性好的高效药剂。
3、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
害虫天敌资源是重要的自然生物资源之一,对抑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危害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保护利用草间小黑蛛、青翅蚁、形隐翅虫、赤眼蜂等捕食性天敌;另外可用稻田养蛙来防虫、除虫。
4、选用抗虫高产良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一是选用抗虫高产良种,因地制宜安排品种布局。二是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做到基肥足、追肥早,氮、磷、钾肥合理搭配使用,适期搁田,降低幼虫孵化期的田间湿度,使稻株生长健壮以提高抗虫能力。
5、大力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培训
以农民田间学校为平台培训农民,一是提高了学员的病虫综合防治决策水平;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
上一篇: 怎样用作物秸秆造出农家肥料?
下一篇: 这是哪种阔叶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