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其他家禽 > 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措施有哪些? 其他家禽

什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措施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P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为主的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简称HPAI。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无致病性禽流感。最近国内外由H5N1血清型引起的禽流感称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巨大。

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类。1997年,在我国的香港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型导致了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可以危及人的生命。

截止到2005年11月为止,发现H5N1病毒的流行国家和地区有:柬埔寨、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老挝、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罗马尼亚、希腊等。

预防

(一)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一旦发现禽流感疫情,动物防疫部门立即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养殖和处理的所有相关人员做好防护工作。

(二)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当这些人员中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人标本并送至指定实验室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原,同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接触后应洗手。

(四)要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防止医院感染和实验室的感染及传播。

(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六)药物预防 对密切接触者必要时可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或按中医药辨证施防。

治疗

(一)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二)对症治疗

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的药物,避免引起儿童Reye综合症。

(三)抗流感病毒治疗

应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Oseltamivir,达菲),为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试验研究表明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有抑制作用,成人剂量每日150mg,儿童剂量每日3mg/kg,分2次口服,疗程5天。

2.离子通道M2阻滞剂 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复制。早期应用可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病情、改善预后。金刚烷胺成人剂量每日100~200mg,儿童每日5mg/kg,分2次口服,疗程5天。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副作用。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有癫痫病史者忌用。

(四)中医药治疗

(五)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抗菌药物应在明确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六)重症患者的治疗

重症或发生肺炎的患者应入院治疗,对出现呼吸功能障碍着给予吸氧及其他呼吸支持,发生其他并发症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

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禽类为主的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防范措施

  • 对禽流感地区的家禽进行大规模扑杀;

  • 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同时实施广泛的疫苗注射;

  • 采取措施,防止禽流感向人传播;

  • 同国际组织密切合作,及时通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