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番茄 > 番茄枯萎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番茄

番茄枯萎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症状识别
该病一般在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生,最初仅茎一侧自下而上出现凹陷区,使该侧叶片发黄,后变褐枯死;有的半个叶序或半边叶变黄,或从植株底部叶序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除了顶端数片完好外,其余均枯死,果实滞育脱落。剖开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天气潮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粉红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从病株显症到全株枯萎,一般为15-30天。
发病规律
本病由尖镰孢真菌番茄专化型侵染引起。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从幼根或伤口侵入寄主,进入维管束后堵塞导管,并产生有毒物质致叶片枯黄,植株凋萎。病菌主由雨水、灌溉水传播蔓延,酸性土壤,土温28℃左右最适于病害发生。番茄连作重茬,移栽或中耕时伤根多,雨后积水,植株生长不良,根结线虫为害造成伤口利于本病发生。土温21℃以下或33℃以上病情发展缓慢。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轮作倒茬重病田与其他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
(3)培育无病壮苗
(4)栽培防病措施推广高畦地膜和膜下滴灌浇水栽培,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