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果树园艺 > 荔枝 > 荔枝幼果干枯脱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怎样处理? 荔枝

荔枝幼果干枯脱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怎样处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荔枝果实脱落的原因

  荔枝“爱子不惜子,产量树上地下各一半”。在果实的整个发育过程中,都有果实脱落,一般坐果率只有2%~12%,有3个比较明显的生理落果期。

  造成落果原因有内因、外因及人为,但寻根追源是由气候、病虫害、养分所决定,必须抵御不良气候影响,及时防治病虫害,合理补充养分,从而减少落花落果,才能达到增产增收。

  (1)前期落果

  主要发生在谢花后10天左右,从谢花后至果绿豆大小,在5月上中旬,占落果总数1/3以上。主要原因如下:

  授粉受精不良:荔枝为圆锥花序,雌雄同株异

  花,一花序中雌雄花混生,异熟间歇开放,相植期短,不利受精。雌花比例低,开放期短,多于“清明”盛开,花期短,2~6天。总花量每穗800~1200朵,但雌花只占10%以下。如遇低温阴雨,常发生烂花,加上雌雄花互争养分,弱雌花偏多,影响幼果生长发育,导致“花而不实”或“花而少实”。

  养分不足:开花后消耗大量养分,没有及时足量补充,树体难于支撑大量小果生长发育。此时果实开始分大小时期,有“争大小”,大果继续发育,小果脱落,必须合理调整养分供应,增强树体养分生产和积累,减少幼果脱落。

  气候异常:荔枝雌雄花形成期3月份要求总日照达150小时以上,雨量50米米以下最理想。反之总日照仅在100小时以下,雨量却超过100米米,则落花落果严重。福建地区适龄荔枝各品种,雌花盛开在“清明”前后,花粉在18℃以下发芽率极低,20~25℃发芽率最适合。而成年树雌花“谷雨”盛开,比适龄树迟10~15天,所以说:“谷雨开花,十年有八年好收成”。

  病虫为害:花穗期影响最严重是荔枝霜霉病,造成花穗大量霉烂。高湿是该病入侵为害的首要条件,25℃是入侵后扩展最适宜的温度,只要5分钟便可以完成入侵过程。入侵后潜伏期20小时,便可使花穗发病。荔枝蝽蟓,爻纹细蛾,卷叶虫,果灰蝶,尺蠖,瘿壁虱,金龟子,木蠹蛾,白蛾蜡蝉等都能为害造成落花落果。

  营养生长大于生殖生长:年抽梢4~5次或更多,梢长。春梢2~4月抽出,夏梢5~7月抽出,秋梢8~10月抽出,冬梢11~12月抽出。上述树体难于成花。花穗中花蒂叶,多是弱花,落花落果也严重。

  栽培措施影响:其一,适龄荔枝树多种植于丘陵地,土壤旱、酸、瘦、粘,有机质含量少等弊病,树势弱,引起落花落果。其二,苗木多由劣枝高压而来。良种好株舍不得取枝繁殖,劣种、劣苗广为扩散、蔓延。其三,种植品种单一,一种雌花盛开,粉源不足,授粉受精不良,花而不实。其四,不重

  视传粉虫媒,忽视荔枝园放蜂。

  (2)中期落果

  主要发生在果肉长到种核1/3~1/2的时候,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此时幼果种核内贮藏的生长激素的胚乳已被迅速发育的子叶所消耗,削弱了果实对养分的争夺能力,出现明显的落果高峰,所以施“芒种”肥,不仅有壮果催果作用而且可以减少生理落果。连续阴雨,暴雨或高温干旱影响,福建地区主要是受东北风,又称干热风影响,干热风引起果柄失水脱落。

  (3)后期落果

  发生在采果前10天左右,这时果实已充分发育,急剧增重,需要养分最多,这期落果比中期落果多,多者达应采收果实的50%以上,造成严重减产。荔枝果实在采收前10天左右,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迅速增加含糖分高,若遇阴雨连日或晴天暴雨,荔枝霜霉病发生严重,造成大量落果。同时爻纹细蛾、果灰蝶等果蛀虫为害,同样加剧落果,造成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