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 > 脱毒马铃薯及种植技术? 马铃薯

脱毒马铃薯及种植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是土壤条件。要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排水便利的微酸性砂质或轻质壤土;

二是种薯处理。要经过消毒、切块、拌种;

三是整地施肥。要深耕翻土,冬闲稻田改种时还应充分晒土,降低土壤的含水量,增加透气性;

四是破膜(揭膜)引苗。春马铃薯播种后25天左右,幼苗开始出土,当苗顶膜时,在苗处破膜引苗。并用泥土将苗孔膜压严,防止漏气酌苗和长草。

五是植株调控。每亩用15%多效唑40-50克兑水60-75公斤均匀喷雾1-2次。

六是适时播种,覆盖地膜,合理密度。七是病虫害防治。可采取种薯消毒、合理轮作、药剂防治。

八是适时收获。

一、科学选种  
必须选用真正脱毒的种薯作种,不能用商品薯作种薯,选择品种应根据市场需要,选用宜销对路的品种。目前市场上马铃薯品种基本分三大类:1、食用型菜薯,如早大白,东农303,鲁引一号等。2、高淀粉加工型品种,如克新12号,克新13号,内薯7号,陇薯3号等。3、油炸型加工品种,如大西洋、夏波蒂、布尔斑克等。农民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品种。  
二、合理倒茬  
之所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土豆不宜连作,也不宜与茄科作物如茄子、辣椒、烟草等进行轮作,还不宜与胡萝卜、甜菜等块根作物轮作。轮作年限最少在4年以上,在蔬菜区可与大葱、大蒜、芹菜等非茄科蔬菜轮作,也可与禾谷类、豆类等作物进行轮作倒茬,以减轻病害发生。  
三、整地施肥  
要求深翻30cm,耙细整平。根据马铃薯的需肥规律,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采用“三多”施肥方法:多施有机肥、多施钾肥、多施底肥。即: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作补充;一次性施足底肥,底肥施用量占肥料总量的80%左右;马铃薯属喜钾作物,N、P、K比例一般为2∶1∶4.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时,亩产2 500kg马铃薯需要施肥量为:有机肥(牛粪、鸡粪各占50%)2 ~ 2.5m3、磷酸二铵25 ~ 30kg、硫酸钾50kg、尿素10kg.  
四、精细播种  
1.种薯处理  
1.1催芽:根据技术人员要求的储藏温度,将种薯放置于合适的环境中保存越冬。播前30d左右检查,如果幼芽已经萌动并长到麦粒大小,取出置于温暖向阳处晒种,使幼芽绿化粗壮,播种前切块,放在日光温室或其它温暖环境中进行催芽。  
1.2切块:一般要求单块重量25g 左右。小个种薯竖切,每个切块都带上顶部壮芽;大个种薯,从尾部开始,尾部弱芽淘汰,按芽眼顺序向顶部斜切,最后将顶部一分为二。切口要贴近芽眼,可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切块时最好用两把锋利的小刀放在75%的酒精中轮换使用,病薯要严格淘汰,否则会造成病害的传播。种薯切完后,应及时播种。

2播种方式  
采用深播浅盖(深开沟,浅覆土)的方法,按66.70cm等行距开沟,深约10~20cm,株距20cm,芽眼向上,每667m2保苗5 000株,播种后覆土6~8cm,喷除草剂(乙草胺)随后盖好地膜,一般用130cm宽的地膜盖两行,或用200cm宽地膜盖3行。待出苗后10d左右揭膜,随苗生长培土2~3次,茎叶封行前培成大垄。  
五、加强田管    
1.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应突出一个“早”字,总的要求是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晚衰。  
2.管理的重点是,前期及时中耕除草、追肥、培土,后期注意排、灌,防止病虫害。马铃薯齐苗后应及时人工除草。  
3.追肥宜早不宜晚,苗出齐80%后,进行第1次追肥,施碳酸氢铵600~750 kg/hm2(或尿素225 kg/hm2)左右,追肥后要及时灌水,现蕾期进行培土、浇水。开花初期薯块进入迅速膨大期,结合除草进行第2次培土、浇水,植株封垄前培完土,防止块茎外露变绿,可视植株长势决定第2次追肥,一般不追肥,若需要,可少量追施尿素,约150 kg/hm2.  
4.马铃薯比较抗旱,但要获得高产就不能缺水,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60%~80%.  
5.注意防治病虫害,北方地区主要防治晚疫病、蚜虫、蝼蛄等。 六、收获贮藏  
马铃薯的生理成熟期收获产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