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花生 > 花生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高效防治? 花生

花生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高效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为害花生的病虫害较多,据报道已鉴定的病害有50多种,虫害有360多种。各地因不同年份具体条件不同,其为害程度也不同,但发生较为普遍且为害较为严重的病害有花生根结线中心病、叶斑病(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枯萎病(青枯病根腐病、茎腐病)、锈病、病毒病(丛枝、花叶、矮缩)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经蜘蛛、蛴螬蝼蛄、地老虎、棉铃虫及有发展趋势的新黑地珠蚧等。这些病虫害若不注意防治或防治不及时,往往会造成减产10%~20%,甚至更严重。因此,识别和掌握花生病虫害的发生及流行规律,及进有效地进行防治,是夺取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

(一)主要虫害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危害花生较重,损(减)产幅度较大的虫害有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两大类。  
1、地下害虫  
蛴螬、金针虫(姜虫),种蝇(地蛆)、网目拟地甲(叩头虫)等。尤以蛴螬危害最重,造成损(减)产幅度最大。其成虫蚕食花生叶片。幼虫咬断花生根系和子房柄(果针),蛀食幼果,造成死棵,掉果和空壳,一般减产20~50%,重者减产70%多,甚至绝收,农民对其深恶痛绝。根据蛴螬的发生和危害规律,总结多年的防治实践经验,认为要有效控制其危害,应遵循“五结合五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即防治成虫和幼虫相结合,以防治成虫为主;播种期防治与生长期防治结合,以播种期防治为主;区域性防治与重点地域(块)防治相结合,以区域性防治为主;田内防治与田外防治相结合,以田内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与其他措施防治相结合,以化学防治为主 2、地上害虫  
危害花生的地上害虫有蚜虫、蓟马、红蜘蛛等刺、锉吸式口器害虫和棉铃虫等食叶性害虫。  
(1)蚜虫和蓟马刺、锉吸式口器害虫  
尤其以蚜虫危害最重,不仅能直接吸食花生汁液影响生长,更重要的是传播病毒病,导致大量小果和畸形果产生,造成大幅度减产和质量下降。对蚜虫的防治应在播种时施用长效内吸性杀虫药为主,使花生出苗后带毒生长,飞向花生田的有翅雌蚜不能存活繁殖。  
(2)棉铃虫、造桥虫等食叶害虫  
花生食叶害虫有棉铃虫、造桥虫、夜蛾类害虫。主要危害叶片造成缺刻、空洞、甚至食光。对食叶害虫的防治以坚持及早发现尽快防治,力争消灭在危害前。大部分杀虫剂皆可。  
(二)主要病害  
危害花生的主要病害有“倒秧”病、病毒病、叶斑病、白绢病和疮痂病等。  
1、“倒秧病”  
主要指根腐病、茎腐病、立枯病,黑霉病等。受其危害引起花生始花前后大量死苗。花生收获后及时晾晒,充分干燥,安全储藏,防止霉捂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播种前应用含广谱性杂菌剂成分的种衣剂拌种包衣(如黍丰单)是良好的辅助措施。  
2、病毒病  
危害花生的病毒主要有矮化病毒(PSV)、花生条纹病毒(PStV)和黄花叶病毒(CMV)三种。  
3、白绢病,疮痂病等其他病害  
白绢病和疮痂病主要发生在生育后期。连续高温多湿,持续降雨,发生危害较重。白绢病主要危害根茎部,出现白绢绒毛(菌丝),死 株,烂果。疮痂病则造成植株中上部死亡,影响荚果充实。对白绢病和疮痂病的防治,提倡在播种后,结合机械喷除草剂,混入广谱杂菌剂,消灭土壤、肥料和病残体中的初侵染源,减少传播机会。生长期间防治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保护性和治疗性杂菌剂。  

1.花生叶斑病花生叶斑病主要有褐斑病和黑斑病。均可侵染叶片,也可侵害茎、叶柄和叶托。多混合发生于同一植株的同一叶片上,严重时可造成落叶而造成减产。叶柄、茎杆染病时形成褐色椭圆形病斑,严重时常枯死,是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病害。防治药剂:亩用50%纯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喷雾处理。

2.花生茎腐病多在主茎一堆侧枝处或根茎的中上部发病。初产生不规则的褐色斑块,后变黑褐色,并纵横向扩展,最后绕茎一周形成环形病斑。维管束变黑褐色,输导组织被破坏,地上部失水萎蔫枯死,故俗名“掐脖瘟”。

侵染最有利时期为苗期,其次为结果期,整个花期不利侵染。其发病高峰期为6月中下旬与8月上旬至9月上旬。发病的轻重与种子质量、栽培条件、气候有密切关系,使用霉捂种子,花生地连作,使用病肥,播种过早发病都重。预测今年花生茎腐病中等偏轻发生,个别地块中等偏重发生。药剂防治:以种子包衣处理为主,后期发现辅以50%纯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灌根处理。

3.红蜘蛛红蜘蛛群集在植株叶片上吸食汁液,受害叶片正面初为灰白色小点或小点连成片,逐渐变黄,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造成作物减产.红蜘蛛以长期干旱,特别是高温干旱的气象条件最有利其发生。7月份以来持续高温,降雨偏少,气象条件适合红蜘蛛发生为害。预测红蜘蛛中等偏轻发生。防治药剂: 20%哒螨灵每亩用40—50克兑水50公斤73%炔螨特乳油每亩用20—3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

4.棉铃虫以幼虫食害花生的叶片和花蕾。将叶片食成残缺不全,特别喜食花蕾,影响受精,减少果针入土数量,造成严重减产。

卵多产在花生植株的顶叶上,有时产于花于托叶上。1-2龄幼虫主要危害心叶,3龄后则大量食害叶片和花蕊,4龄后可转株危害。其发生轻重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