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又名天竺、兰天竹等,为小蘖科常绿直立灌木,枝秆丛生,分枝少,3片羽状复叶水平展开,小叶革质,椭圆状披针形。花白色,顶生圆锥花序。浆果球形,有红色、紫红色、黄色、蓝色。树形潇洒,形态风格如竹,秋冬时叶色红艳,红果累累,经久不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常见栽培变种有:玉果南天竹,浆果成熟时为白色;绵丝南天竹,叶色细如丝;紫果南天竹,果实成熟时呈淡紫色;圆叶南天竹,叶圆形,且有光泽。因其形态优越清雅,常被用以制作盆景或盆栽来装饰窗台、门厅、会场等。
南天竹原产于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四川、陕西等省。性喜半阴,在庭院常栽植于树下或房屋北面及东侧。栽植南天竹时,最好能栽在上午见阳光,下午庇阴处。它忌强光,在强光下虽也能生长,但叶色常发红,生长不良。若长期在庇阴处生长,则往往结果稀少。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温20℃左右,耐寒力较强,生长在北京、河北中部等庭院内,稍加防寒,即可露地越冬。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对水分要求不很严,生长速度较慢。
株高约2m,常绿丛生灌木,全株无毛。直立,少分枝。老茎浅褐色,幼枝红色。叶对生,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南天竹椭圆状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浆果球形,鲜红色,宿存至翌年2月。茎直立,少分枝,幼枝常为红色。叶互生,常集于叶鞘;小叶3~5片,椭圆披针形,长3~10厘米。夏季开白色花,大形圆锥花序顶生。浆果球形,熟时鲜红色,偶有黄色,直径0.6~0.7厘米,含种子2粒,种子扁圆形。花期5~6月,果熟期十月~来年一月。
常绿小灌木。茎常丛生而少分枝,高1-3米,光滑无毛,幼枝常为红色,老后呈灰色。叶互生,集生于茎的上部,三回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二至三回羽片对生;小叶薄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0.5-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冬季变红色,背面叶脉隆起,两面无毛;近无柄。圆锥花序直立,长20-35厘米;花小,白色,具芳香,直径6-7毫米;萼片多轮,外轮萼片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向内各轮渐大,最内轮萼片卵状长圆形,长2-4毫米;花瓣长圆形,长约4.2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圆钝;雄蕊6,长约3.5毫米,花丝短,花药纵裂,药隔延伸;子房1室,具1-3枚胚珠。果柄长4-8毫米;浆果球形,直径5-8毫米,熟时鲜红色,稀橙红色。种子扁圆形。花期3-6月,果期5-11月。
上一篇: 机插育秧对床土的要求是什么?
下一篇: 带鱼在生物学中的分类地位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