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花生播后烂种,应采取以下三个措施:
1、选种要精细:选用新花生种子,对留种花生适期收获并及时晒种,做到科学贮藏。播种前带皮晒种,加快花生新陈代谢,增强种子渗透力,提高种子吸水能力。播前1~3天剥壳,选粒大无损伤、胚根未萌动的种子播种。
2、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1%的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预防苗期病害。也可拌入种子重量0.2%的50%辛硫磷乳油防治地下害虫及鸟害和鼠害。
3、播种要精细:播种深度4-6厘米,要避免种子与肥料接触。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地温可提高2-3℃,播后种子发芽、出苗快,可减轻发病。
春花生播后苗前常发生烂种,严重的烂种率达20%,造成不同程度的缺苗断垄。
烂种原因种子质量差,储藏不当和储藏期过长;地势低洼,土壤含水量高,土壤黏重,种子出苗时间长;整地不实,影响种子对水分的吸收,苗弱;没有精选种子,大小不匀,播种不细或深浅不一,造成出苗不齐或缺苗断垄;多年连作不换茬,苗期病害发生严重,造成缺苗断垄;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肥料浓度过高造成肥害,影响出苗;低温持续时间长,造成发芽出苗迟缓而烂种。
预防措施精细选种,选用新花生种子,播种前带壳晒种,提高种子吸水能力。播前1-3天剥壳,选粒大无损伤、胚根未萌动的种子播种。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1%的新高脂膜粉剂拌种,预防苗期病害。同时,拌入种子重量0.2%的40%辛硫磷乳油防治地下害虫。精细播种,播种深度为4-6厘米,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地温可提高2-3℃,播后种子发芽出苗快,可减轻发病。
1、精选良种。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力强的品种,对留种的花生要做到适期收获并及时晾晒,在贮藏过程中,要防止受潮。适当晚剥皮,在播种前7~10天剥皮,剥前要对种子进行晾晒,降低种子的水分,加快新陈代谢,便于种子萌发,增强发芽势。
2、轮作倒茬。尽量不要选用上年种植过花生的地块,连年重茬病害较重,对产量影响也很大,要选择上茬种植过蔬菜、甘薯或玉米等作物的茬口。
3、药剂拌种。选用适乐时或多菌灵等拌种剂进行播前拌种,可以达到预防病害、降低烂种发生的几率。
4、花生种肥一般选普钙、磷二铵或低氮高磷中钾的复合肥品种。不宜用单质尿素或高氮尿基复合肥。
5、要注意,浸种催芽的措施是有条件的,在土壤墒情好、温度低、适期或偏早播种时,不需浸种催芽。适时晚播才需浸种催芽。
6、适期播种。对于春播花生一定要掌握适宜的播种时间,播种过早,外界气温低如遇到雨天就容易产生烂种,播种过晚,会影响产量和种植下茬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