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放养鸡主要疾病的防治?

放养鸡主要疾病的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放养鸡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是鸡病防治的基本方针。鸡的传染病在鸡群中蔓延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鸡群。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就会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要控制这些疾病,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是给鸡创造适宜的环境,即鸡舍建筑、饲养管理技术;第二是消灭外界病原,即消毒技术;第三是在机体内建立坚强的免疫屏障,即免疫技术;第四是在鸡易感期,搞好预防性投药,感染疾病时,及时诊断并使用适当的药物消灭病原体,使鸡康复,即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

1 鸡场的布局及建筑要合理鸡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隔离条件好的区域,周围无化工厂、采矿场等污染源。远离城镇、居民区、城镇饮用水源、学校等公共场所,周围应建隔离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至少每栋鸡舍饲养同一日龄的同一批鸡。鸡场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雏鸡与放养鸡分开饲养。鸡舍建筑应符合卫生要求,同时便于防暑降温、通风、采光等饲养管理。雏鸡采用笼养或网上饲养。放养棚舍每栋饲养一般在300~500只,舍内搭建栖架及产蛋箱。

2 引进适合于放养的优良鸡种在品种选择上,应选择市场销售对路、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的优质鸡种,如石岐杂、固始鸡、三黄鸡等。种鸡场应选择已进行鸡白痢杆菌病、白血病净化的,饲养管理好、孵化条件好、信誉程度高的种鸡场。同时,要求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

3 加强饲养管理现代规模化放养鸡不同于以往的后院养鸡。首先,养鸡户应经过专业的培训,注意技术的更新,克服管理上的惰性。掌握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和密度。根据饲养密度、植被状况、采食情况及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合理配制饲料,调整补饲量。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机体抗病力。经常观察鸡群,生产有记录,从而能及时发现病鸡。发病病鸡要及时隔离、治疗。严把进料关,污染或发霉变质的饲料拒之门外。加强污水、粪便、死鸡的无害化处理。注意天气变化,减少各种应激。

4 科学制定免疫程序,正确选择使用疫苗疫苗免疫的最终目的是使家禽在整个生产、生长过程中体内维持保护力抗体,因此,制定免疫程序应按免疫学原理,对免疫前、后的家禽进行抗体监测,在充分了解鸡群的真实免疫状态的前提下,再结合本地和周围环境疫病流行的情况确定接种疫苗的最佳时机。母源抗体水平是确定首免日龄的主要根据,没有监测条件的养鸡户应向供给鸡苗的种鸡厂了解情况,再确定首免接种时间,不要盲目套用现成的免疫程序。目前市售疫苗种类繁多,效价、质量优劣不一,应严格选用质量可靠的疫苗。使用疫苗时,应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不可粗心大意,注射部位、稀释浓度、免疫剂量、接种途径更不要随意改变,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5 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 严格卫生消毒措施与疫苗接种同等重要。许多实验表明,在无菌(病毒)的环境中养鸡,即使鸡群的抗体水平很低也不一定发病;反之,当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病原体时,可随时侵害抗体水平低下的鸡群而引起发病。因此,尽最大力量消灭饲养环境中的病原体,阻止外界病原微生物侵害鸡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消毒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6 疫病的诊断与治疗 快速、准确的诊断是提供治疗的基础,也是控制疾病传播、减少发病损失的重要环节。作为鸡场的饲养管理人员平时要精心观察鸡群,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在鸡的易感期,投喂适量的药物,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与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联系,做到有病早发现、早确诊。用药时,选择敏感性强、价格低廉、无残留的药品。注意停药期,以保证禽产品安全、绿色、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