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旱育秧的烂秧死苗原因? 其他禾谷类

旱育秧的烂秧死苗原因?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前期烂种、烂秧、出苗不齐的原因

种子质量因素

种子质量因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种子本身可能带有病菌和病毒,在田间收获前就造成籽粒不饱满,其生长势不强。虽然多数种子企业对已采取药剂包衣消毒处理,但也难保证部分包衣药消毒质量,也难以消除秕粒种子。因此在播后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齐和生长弱势,加上播后管理不善,导致烂种和烂秧;其二是种子市场目前较混乱,容易出现归存种和新种参混出库,虽然发芽率在恒温下能达80%,但发芽势差异大,播后生长势弱,出苗不整齐,甚至遇特殊气候抗逆性差而夭折,造成烂种或烂秧。

育种技术不规范

一是苗床地选择不佳,即有的苗床远离水源、有的苗床迎风或背阴、有的土壤质地差、甚至多年为育种地(残留病毒病菌较多);二是未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至病菌病毒残留不利育苗;三是播种没有选晴天晒种,没有完善种子消毒处理,虽然多数种子已实行药剂包衣、药剂消毒,但少数未用药剂包衣,仅在袋内装有强氯精或使百克消毒药,在泡种时农民未使用,或者使用时间不到位,导致消毒不严;四是苗床整地不精细,盖土不严而露出部分种子;五是苗床土壤底水不充足;六是拱膜不规范,导致保温保湿效果差,甚至出现兜水、踏、吊、漏水等现象,造成烂种或出苗不整齐。

中期出现黄苗,白化苗,枯白叶及死苗原因一是土壤中存在有棉霉菌、腐霉菌和立枯病菌,以及种子本身带有病菌等,致使苗床产生棉腐病、秧苗立枯病等,加上人为防治不及时,造成烂秧或枯死苗现象。二是土壤养分不足或产生缺素症,在育种过程中,近年由于劳力不足,一些农户主要施用化肥,对有机肥施用较少,以致营养元素不足,造成黄化、白化苗。三是遇特殊气候温度湿度不适,管理措施不到位。遇高温天气,膜内温度达 40℃以上,没及时加盖遮阳网或使用降温措施,也未及时补充水分,揭膜两头通风使秧苗迅速脱水而造成干枯死苗(烧苗);遇低温寒流天气连续降温,又封盖地膜不严而产生冻害,造成烂秧苗或枯白叶现象。四是虫害也可造成枯心死苗。播种至出苗后,一直没有施药防治地下害虫和叶面害虫,如地老虎、稻秆蝇、螟虫等危害造成枯叶或枯心死苗。

后期出现红苗状(火烧状)枯死现象的原因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揭膜炼苗至培育长秧龄大苗时段。由于气温不断升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容易造成苗床土壤失水、干裂,特别是遇连续干旱特殊气候,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又没有采取遮阳措施,使苗床长时间处于干旱状态,秧苗脱水严重造成红苗(火烧状)枯叶死苗。同时育秧苗床选地不适也会造成秧苗渐渐枯死。如选在灰泡地偏碱土壤或施碱性肥料(如碳铵),以及土壤缺素等,育秧初期表现不明显,但中后期不利秧苗生长,引发枯黄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