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淡水鱼 > 养殖户如何应对黄颡鱼点状出血? 淡水鱼

养殖户如何应对黄颡鱼点状出血?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 黄颡鱼点状出血致病病原

【病原简介】:鲶鱼爱德华氏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一种肠道菌;迟钝爱德华氏菌(E.tarda)(致病机理:粘附和浸袭,鞭毛作为一种粘附素,协助细菌粘附到细胞表面,并诱发微丝重排而进入到细胞内部。致病相关因子:血溶素,溶血素,铁载体,粘附素和浸袭素等,细胞外产物和菌体成分均含有毒素,可以通过食物和体表伤口等多种途径感染,靶器官为肝脏和肾脏。)本菌在水中可以存活8d,底泥中18℃可以存活45d,25℃可以存活90d以上,因此容易反复。适宜水温24-28摄氏度,因此每年5-6月和9-10月该病最流行,水质、底质管理要加强。

二.主要症状

  根据感染途径不同该病可以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点状出血】:发病急,死亡高,感染途径为消化道,病原菌被食入后经消化道侵入血液,并随血液循环移植到各个内脏器官,引起各组织器官的充血、出血、炎症、变性、坏死形成。【点状出血】的两个特点:①发病前期不宜发现,有潜伏期。目前,可能你的池塘没有死鱼,但是解剖几条鱼发现肝脏都开始发黄白充血,甚至脾脏、肾脏已经肿大,马上就要爆发点状出血(可能就是一场雨、一次倒藻、一次浮头、连续高投喂肝胆负荷加重、寄生虫等诱因一触即发);②一旦发现水面有点状出血的死鱼,就已经到了病情中后期,此时池塘已经有大量鱼感染,内脏开始出血,吃料差,不做应急处理,3-7天爆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