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业部从信息内容和服务能力建设入手,突出抓好中国农业信息网这个“龙头”,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影响不断扩大,在社会上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全国有3000多个网站与中国农业信息网建立了链接,目前日均点击数近200万次。据世界网站排名机构Alexa发布的全球互联网站排名资料显示,中国农业信息网的访问量在国内各部委网站中居第二位,在全球农业网站中也仅次于美国农业部官方网站,位居第二位。
我国涉农网站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一)实现涉农网站自身的信息化
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涉农网站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用信息化手段动态地整合起来,实现涉农网站自身的信息化,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实现有效的决策,需要多学科、多知识的综合利用,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专家知识与经验进行判断与推理。专家系统、模型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智能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改变了传统农业过多的依赖于经验生产农产品,使农业生产朝着更科学、更有效方向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如农作物栽培模型、施肥配方模型,将各种农业生产的内在规律与外在关系用数学模型表达出来,可以进行许多传统的农业试验无法进行的研究,提高了农业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还深入到涉农网站的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环节,从而做出各种优化决策。
(二) 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服务
尽管信息有共享性和公共产品属性,但信息市场仍会有涉农网站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有关专家指出,有偿信息服务在信息服务业中占的比例越大,表明信息服务产业化的程度越高,信息服务的社会效率也越高。我国的信息资源有70%以上掌握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手中,政府部门应逐步开放国有农业信息机构,按保密制度规定适时将解密信息交付于公众,使之纳入信息市场。另一方面,政府虽然占有绝大多数的信息,但却缺乏足够的开发能力。信息资源的另一重要的占有主体是社会知识媒体,如报社、杂志社、行业协会等。这些组织不仅占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而且在信息资源的获取及处理方面有独到知识和能力;但这些单位信息资源数据库化的意识较差,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由此可见,涉农网站的有偿信息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这从布鲁斯对时间价值和共享资源关系的分析可以找到其中的原因。信息作为共享资源,但它并非都是无限制使用的,其经济性取决于资源进行共享利用的水平、成本情况和用户等待信息传递时的机会成本。在有较多用户同时使用信息资源和某种信息服务的情况下,会出现“拥挤”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为广大涉农网站提供了很大的市场机会,它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降低信息服务的成本,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涉农网站应当明确市场定位,找准信息用户群体,围绕用户需求开发出有针对性的信息产品,提出优质服务的创意,使社会农业信息资源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
(三)提高农业信息资源质量
尽管我国已积累了一大批信息资源,但其数量与质量还不足以形成信息产业。农业数据库不仅资源数量少、更新速度慢,而且大量数据的可信度低、指导性不强,根本无法形成信息网络服务能力。农业信息资源的质量问题,已经日益被农业信息使用者所关注。如果政府能够从法律、法规上规范信息服务市场,防止企业发布虚假农业信息以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那么涉农网站就可以按照政府的法令或规定,提供高质量的农业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动接受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质量鉴定和检验。另一方面,涉农网站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质量管理体系,一方面可以向广大客户做出承诺,另一方面对所提供信息的质量又能够做出全方位保证,因此可以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质量,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涉农网站由于具有相对灵活的运行机制以及挖掘市场机会的能力,因此可以深入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源,把农业信息的涵盖范围扩展到农业及其相关领域,广泛收集各方面质量可靠的信息,建立大型综合农业数据库,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需求。
(四)培育农业信息化人才
目前,我国现有农业信息人才远远不足,面向21世纪需求的高标准、高水平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涉农网站在培育农业信息化人才方面具有广阔的空间,它不仅可以为企业自身积累高素质的专门化人才,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能够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人才体系建设。1.涉农网站可以开辟农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市场,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来满足社会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多层次需求;2.涉农网站可以把高等农业院校作为人才库,通过开展科技项目合作培养农业信息专才,如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参与的高校农业科技与教育联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第三有条件的涉农网站可与高校或研究所联合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利用企业的设施和设备培养高层次的技术骨干。
上一篇: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下一篇: 甘蔗采用育苗移栽有什么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