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芹菜 > 水芹菜无公害栽培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芹菜

水芹菜无公害栽培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选用优良品种选用高产、优质、口感好的水芹品种,如早熟的白芹、晚熟的铁秆青。
  二、关键栽培措施
  1.择地选择具有独立灌排水系统、水源洁净、周边3公里范围内无“三废”排放的地方。
  2.催芽早芹在8月中下旬,晚芹在9月上中旬,选择茎秆粗0.8-1.0厘米、上下粗细一致、节间紧密、腋芽较多而充实、无病虫害的成熟茎秆作为种株。把种株打成直径20厘米的小捆,交叉堆放在通风处,高度以1-1.5米为宜。种堆的周围和上面用稻草覆盖保湿,昼覆夜揭,每天上午8时和下午4-5时各用凉水将种堆浇透一次,经7-10天的堆放,种株腋芽萌动,生出短根即可排种。
  3.整地催芽的同时整地。深翻后每亩施腐熟鹌鹑粪肥4000公斤、高浓度复合肥30-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为防止土壤溶液过酸,可每亩施生石灰75-100公斤。同时增施钙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排种前3天,将大田耙平。田的四周开沟以便于排灌。同时用15%精稳杀得乳油防治大田杂草。
  4.排种在下午进行。在田的四周沿着围沟,将种株与围沟垂直,基部向田外,梢头向田里。种株间距3?4厘米,整齐地排成一圈。田里其余部分采用撒放,一般每亩田种株用量为800-1000公斤。
  5.定植排种后1月左右,幼苗已长成独立的个体,这时种株老茎已腐烂,可在原地将苗栽人土中。
  6.田间管理(1)水分管理。水芹排种后田间,保持薄水层,排种8-10天,可适当排水搁田1-2天。扎根后,逐步加深水层到3-4厘米,促其快长。整个旺长期一般保持水层在8-10厘米。越冬期为了防冻应提高水层到15-20厘米。(2)肥料管理。以施基肥为主,适当追肥。第一次追肥为排种后15天,每亩施尿素5公斤;第二次追肥为第一次追肥后15天左右,每亩施高浓度复合肥15公斤;第三次追肥可视植株长势而定。
  7.防病治虫危害水芹的主要害虫有蚜虫,主要病害有斑枯病和锈病,应注意进行安全防治。

水芹菜生长可分为萌芽、幼苗、旺长越冬、抽蔓、开花五个时期,前三个时期为营养生长期,后两个时期为生殖生长期。一般以秋季栽培为主。.
(1)品种选择水芹菜无公害栽培的品种宜选择抗病优质、丰产的优良地方品种。所有水芹品种都适于浅水栽培,一般以圆叶类型的品种品质较好,如玉祁水芹、溧阳白芹等。深水栽培应选择植株较高,能耐深水的尖叶类型品种如扬州长白芹、苏芹等。
(2)产地环境要求无公害水芹产地环境应符合国家标准GB/Tl8407·1—2001《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种植地块应是空气清新,灌溉水源清洁,上游无工矿污染的可用地上水。土壤未受污染或污染程度较轻,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
(3)整地作畦水芹生长以田土肥沃,含有机质达1.5%以上,保水保肥,排灌两便的壤土或黏土地种植水芹较好。种植前清除前茬,排干田水,每667平方米施入腐熟厩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50千克、尿素10~20千克、硼砂1千克,用作基肥,耕翻25~30厘米,整平泥面,并作好栽培畦,畦面宽l.2~1.5米,四周开排灌沟,沟宽0.3~o.4米,深0.15米,并有独立的灌排水系统。
(4)种茎准备及催芽种茎从留种田中收割,选择性状符合品种特征、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茎秆粗0.8~1厘米,上下粗细一致,节间紧密,腋芽多而充实的成熟茎秆作为种株。早熟品种为求提前上市,需先行催芽,在当地适宜种植前15天采集种茎。晚熟品种一般不予催芽,宜在栽培前1~2天采集种茎。
催芽的种茎采收后将茎部理齐,剪去种茎上部无腋芽的株梢部,捆成直径30厘米圆捆,交叉堆放在靠近水源、通风凉爽的地方,高度以l.0~1.5米为宜。种堆周围及上面用稻草覆盖保湿,早晚浇洒凉水保湿降温,使之保持堆温不超过25℃,每隔7天,于早晚凉爽时翻堆l次,洗去烂叶残屑,调动位置,重新堆码。一般经12~15天,茎上腋芽萌发,且芽长达1厘米以上时,即可下田种植。
(5)排种栽植水芹种植是将母茎排放到田面,俗称排种。长江流域的排种时间约在8月下旬,排种时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凉爽时进行,采用田边齐排,田中撒排的方法。即基部朝田外,梢头朝田内,沿大田四周作放射状环周排放,排播行距5~6厘米,排播两圈后中间部分撒放,并用竹竿挑拨均匀,同时将种株按平于田土中,不使苗上浮。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种茎250~300千克。
(6)田问管理
①水分管理。栽植后15天内田间保持薄水层,应该是使畦面充分湿润而无水层,促进生根。遇雨应及时排水。栽植后l0~
15天适当排水搁田1~2天,使土壤稍干或表面出现细裂纹时,再灌水3~4厘米,以后随着植株生长,不断加深灌水到5~10厘米。冬天当气温降至冰冻或出现寒霜时,要深水护苗,以水调温,将水灌至植株顶部,使水芹顶端层露出水面3~4厘米,气温回升后及时恢复水位。
②追肥管理。无公害水芹栽培中的追肥应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的要求。第一次追肥在搁地后施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稀粪水2000千克或尿素水溶液20~30千克。以后依次间隔20天左右进行第二、第三次追肥,追肥量随植株的生长而不断增加。每次追肥前排去田水。追后一天还水。

③除草匀苗。排种后30天左右,当苗高15~20厘米时,是水生杂草生长较快的时期,要及时有效地进行人工锄草,防止杂草与水芹争肥。同时结合除草,匀苗补缺,将秧苗从过于密集处拔起,移栽至田间种苗过稀或缺苗处,使穴间距为l0~12厘米,每穴2~3株。
④深栽软化。10月中、下旬,当植株一般达到40厘米高度以上时,为了增加白芹长度,可进行深栽。栽前放浅水层,保持水深3厘米左右。拔起田间植株,理齐根部,用手夹着秧苗茎部成束插入土中15~18厘米,力求不伤根,不卷根。软化期问停止施肥。开始时灌浅水,以后随天气渐凉,可逐步加深水层。
(7)病虫害防治危害水芹的主要虫害是蚜虫,主要病害有水芹斑枯病和锈病,病虫害防治应优先采取农业措施和物理措施。采用抗病品种,注意合理施肥。化学防治应严格执行农业行业标准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蚜虫为害时,可灌水没顶浸淹蚜虫,将浮在水面的蚜虫赶出水田。化学防治每667平方米可用吡唑啉50克,对水喷雾,每7~10天1次。斑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使用,每7~10天1次。锈病可用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粉剂1000倍液交替使用,一般不超过3次,安全间隔期不少于l0天。
(8)采收水芹一般在栽植后85~90天采收,根据不同品种及市场需求随时分批采收,从冬季可持续采收至翌年4月上旬。每667平方米产量约3000千克。一般都集中在春节前后采收。采收过晚则纤维增加明显,品质下降。水芹茎及叶柄中空,含水量大,不耐贮藏,采收后应及时出售。